“我们住在茅坪社区十组,我们四户的土地都在后面山坡上,最近天干没下雨,水窖有水用不上,地里庄稼干得不行了,想请政府帮我们老百姓解决困难。”日前,白河县茅坪镇“民声”呼叫电话响起,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后,发现这个看似普通的旱情求助背后,还隐藏着复杂的邻里纠纷。在向分管领导汇报后,分管领导迅速交办,由司法所、镇村干部共同入户现场解决。
“前两年,镇上帮我们在土地上边建了蓄水水窖解决我们农事用水,但是水管被住在上面的村民截断了,打开水管也没水,地里庄稼要干死了,他得负责。”在入户调查中,工作人员了解到该水窖是2023年镇政府协调资金帮群众建造,由于水源地水量较少,附近村民养殖、农事用水较多导致管网进水量少,两年来,五户村民之间多次沟通未果,导致邻里关系越来越僵。了解详情后,司法所、茅坪社区干部组织村民们开起协调会,经过三小时调解达成解决方案——由茅坪社区提供管材,村民投工投劳,重新开辟备用水源。至此,问题圆满解决。
“这根水管接通的不仅是水源,更是咱们的邻里情啊!”当事人叶某国激动地说道。
这个案例正是茅坪镇落实“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的生动实践。2025年4月17日,茅坪镇按照白河县委、县政府推行“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的工作部署要求以及《在全县建立“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成立茅坪镇“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专班,并全面公示“民声”呼叫电话,通过专班统筹、镇村网格三级响应、驻镇单位联动,群众可24小时“一键呼叫”,为群众反映诉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声’呼叫电话公示后,平均每天能接到近10个电话,反映的问题都不相同,反映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价值。”茅坪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熊磊说。
4月23日,茅坪集镇永友居民楼的住户通过电话反映,集镇道路改造将水管挖断导致停水,由于家中今日需接待亲朋聚餐,电话咨询能否尽快恢复用水。随后,工作人员迅速与施工方联系,了解到施工时并未挖断水管,便立即回拨电话告知住户,并提供供水站电话以方便住户进一步了解情况。耐心高效的解决方式,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我们以‘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为抓手,建立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回应速度’与‘情感温度’相结合,不断提高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同感。”茅坪镇党委书记张绪卫介绍。
群众利益无小事,最平常的诉求、最常见的小事,对于人民群众都是头等的“民生大事”。咨询党员团员关系转接、管理占道卖菜的摊贩、抢通污水管网……自白河县“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推行以来,白河县茅坪镇迅速落实,对于咨询类的,及时准确予以答复;对于业务类的,帮助群众线上办理,让群众少跑路;对于诉求类的,向领导汇报,第一时间予以交办。通过制度化、人性化的服务,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治理效能,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方倩)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