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人民检察院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构建“3+”办案模式常态长效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检察力量守护汉阴绿水青山。2022年以来,该院共依法起诉涉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针对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制发检察建议43件。
“检察+N”多方协作共绘生态保护“同心圆”
为推动筑牢守护汉阴生态资源的法治屏障,该院主动招募聘请23名“益心为公”志愿者、19名特邀检察官助理、20名公益诉讼观察员,参与线索收集、案件研讨、公开听证、跟踪回访等检察办案活动80余次,充分借助志愿者的“眼睛”发掘法律监督线索,以“外脑”智慧推进公益诉讼案件高质效办理。
探索建立“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田长+检察长”以及“河长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等在河湖林田生态管理和保护领域的协作配合、监督机制,通过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调查协助等方式凝聚“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保护合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在法治轨道上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行。
“数字+科技”助推检察办案提质增效
该院始终秉持数字检察思维,坚持以科技手段作支撑,适时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的数字检察专项监督小组,针对耕地、林地及水资源保护存在薄弱环节,公共利益保护缺位问题,充分运用大数据进行研判分析,并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涉案现场进行全面调查。特别针对县域内污水处理设施不规范运行情形,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履职,推动全县60余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有力保护月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
成功构建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监管模型,精准排查出未依法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案件线索,通过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00余万元,有效助力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展生态环境改善,切实守护秦岭绿水青山。
“品牌+宣传”力促人人争当“秦岭卫士”
该院以生态检察品牌为引领,积极打造集“生态新宣传+绿色新矫正+生态新修复+未检新实践+文旅新乡村”五大功能融合一体的“五新”生态检察示范区,构筑“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检察模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四大检察综合一体能动履职,推进打击犯罪和恢复生态两手抓两不误。
同时,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关键时间节点,充分利用门户网站、“三微一端”等平台讲好公益诉讼检察故事,先后开展警示教育、补植复绿、法治宣传等活动百余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以能动履职促人人争当“秦岭卫士”(张 莉)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