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态环境

延安市生态环境局甘泉分局:碧水蓝天映显“生态底色”

甘泉县位于革命圣地延安南部37公里处,因县城南有神林山麓美水泉而得名,素称“美水之乡”,绿色甘泉,彰显着山清水秀的生态景观,有天然次生林188万亩,林草覆盖率78.6%,劳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89%,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并享有“陕北第一园”的美誉。

在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耕地29万亩,其中川台地10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号称“陕北小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奇特瑰丽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可媲美美国“羚羊谷”的甘泉大峡谷受到社会各界赞誉,成为了全国旅游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甘泉县围绕“生态文明引领、全城旅游带动、特色工业强县、融合农业富民”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甘泉已成为甘泉县的靓丽名片。

IMG_256

紧盯生态环境指数,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2022年1-12月份空气优良天数为346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3天;综合指数3.05,排名全市第二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1-12月份沟门村国控断面平均水质为Ⅲ类,排名全市第五位,水质持续保持稳定达标。

全面落实治污措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按月调度并报送碧水保卫战工作和系统治水项目进展情况;完成了雨岔、岳屯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5个行政村污水治理任务。常态化开展北洛河甘泉段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配合省厅检查组完成排污口排查(排查27个,取样监测27个),对照通报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逐一完成整改。加大县、乡级污水处理设施检查力度,确保稳定运行,达标排放。3家县级医院污水处理达标进入市政管网。县农业农村局牵头,验收通过9个规模畜禽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

IMG_256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深化“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举措,完成建城区外燃煤锅炉拆改43台,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127台,气化乡镇覆盖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100%”防治措施,采购机械化清扫设备,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规范取缔3家砖瓦炉窑厂。县域内餐饮行业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率达到100%,加大夜市等重点区域餐饮油烟突击检查。开展VOCs专项整治,对县域内汽修站、喷绘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废气处理装置正常运行;摸排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62台(检测38台,停用24台)。完成《甘泉县2019-2021年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完成甘泉县声功能区划分、区域环境噪声网格划分,道路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布设监测工作。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制定印发《2022年油煤气生态环境大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油气开发废弃物管理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油气开发生态环境大整治,完成了阳泽工贸公司、下寺湾采油厂地下水监测。清泉垃圾填埋场、医废转运站建成投运。抓好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管理,配合省市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督导检查2次,反馈4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隐患排查报告中9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开展“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极开展固废清理整治,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加油站、油气开采企业开展涉危废执法大检查活动,确保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第三方安全处置。

IMG_256

严格生态环境执法,坚决查处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及春季执法大检查,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环境问题交办单整改要求,督促28家畜禽养殖户完善了污染防治设施。开展生态环境执法队伍队形队列训练活动1次,开展“送法入企”活动5家次。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非现场执法检查手段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发现环境问题的能力,查处办理非现场执法案件1起。春节前、汛期对辖区内重点风险源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工作,督促企业及时补充应急物资,建立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台账,落实整改措施,消除环境隐患,确保辖区内无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76人次,检查企业237家次,下达责令改正9份,立案查处9起,罚款66.7万元,拆除黑化工厂2家,约谈企业8家,受理信访事项21件,处理率、办结率均达到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准确把握,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今年以来,甘泉县全力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牢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持续推进“三大保卫战”、油煤气环境整治等环境治理工作,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修复成果,持续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建设美丽甘泉提供重要抓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吴龙)

责编:杜鹏飞

编辑:鄢雨晴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