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态健康

黄龙县:健全机制优化服务 为绿色发展积蓄新动能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黄龙县全面落实市委“七个早”和“六项要求”,以“三个年”活动为工作抓手,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压茬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做大总量、优化存量、提升质量,不断完善政策、配齐要素、优化服务、健全机制,厚植稳经济促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势能。

IMG_256

据了解,黄龙县2023年安排市县重点项目60个,总投资74.52亿元,年度投资44.23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62.27亿元,年度投资21.22亿元。截至5月底,黄龙县60个市县重点项目开复工49个,开复工率81.67%,完成投资20.66亿元,投资完成率46.71%。

随着钓鱼运动事业的蓬勃发展,钓鱼已经由传统娱乐活动逐渐发展为现代运动竞技产业,黄龙县依托当地天蓝、山绿、水清的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五级联动”机制作用,将这项“水上高尔夫”运动作为重点项目搬进黄龙,在石堡镇大力发展休闲垂钓产业,推动“垂钓基地”项目落地实施。据了解,这个国际一流、西北地区唯一的高标准化千人垂钓基地共计投入5300万元,总占地面积82亩,可容纳1200~1500人同时进行垂钓。

IMG_256

石堡镇副镇长漆永辉说:“目前渔业休闲垂钓小镇共举办了大中型赛事30余场,赛事营业收入达750余万元,休闲垂钓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新产业。”

截至目前,黄龙县今年共举办大小型赛事及休闲赛事12场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钓手6000余人、游客5万余人,“垂钓基地”项目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在赛事期间,县城酒店爆满、饭店排队、景区一票难求,代销了全镇7个村蜂蜜、核桃等农产品达数万元。

坐落于6万亩的草场之上的界头庙“风车小镇”,是在已建成的T5和T16号风机下方打造的观景台,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到风机的同时又欣赏到界头庙草场的绝佳风光,将风电项目同旅游业发展深度融合,让“工业场所”摇身变“观景圣地”,进而带动全县旅游业发展。

据界头庙镇副镇长马甲介绍,界头庙的50MW风力发电一期工程于2015年9月25日并网发电,标志着黄龙县首家风力发电站建成,年发电量为1.05亿kW/h,年产值达6300万元。

IMG_256

而风电项目的蓬勃发展背后离不开黄龙县大力推进的新能源项目建设。近年来,黄龙县依托当地丰富的风力资源和光照资源,紧抓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的政策机遇,积极引进国电投、中能建、大唐新能源、西安隆基等众多知名企业投资,为全县打造省级“新能源项目建设基地”和“绿色能源示范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2年年底,黄龙县建成并网新能源项目14个,总装机规模561.6MW,其中包括7个光伏项目,装机容量261.6MW,7个风电项目,装机容量300MW。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在弥补黄龙县工业短板的同时,也打破了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是我们引进的兰寿,你看它身短,而且没有背鳍,背部圆滑的曲线是它的观赏重点,按照颜色特点主要分为红兰寿、红白兰寿、白兰寿、丹顶兰寿和兔眼兰寿……”在石堡镇生态休闲渔业暨微循环工厂化养殖厂,巨大的养殖桶里,各色观赏鱼自在遨游,养殖员季忠毅正热情地向来黄游客介绍观赏鱼。

IMG_256

季忠毅所工作的这个养殖厂是黄龙县近年来大力实施又一重点项目——“生态休闲渔业暨微循环工厂化养殖”项目。石堡镇副镇长漆永辉介绍,在这6000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里,配备了生化池、微滤机、沉淀器等6套循环水系统和58个直径6至8米的养殖桶,种苗孵化、标苗培育、规模养殖实现了全链条生产、全季节养殖。

据了解,2022年12月,黄龙渔业休闲小镇获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其中,“生态休闲渔业暨微循环工厂化养殖”项目就是核心支撑之一。项目总投资7700万元,占地269亩,主要包括260亩大池塘水面养殖区和6000平方米工厂化养殖区。目前,已成功引进兰寿、短尾狮、孔雀翎等10余个观赏鱼品种,同时还在进行新品种杂交研发繁育。“生态休闲渔业暨微循环工厂化养殖”项目的建设,填补了黄土高原渔业养殖规模化发展的空白。

据了解,目前的渔业养殖项目采用“市场+人才双轮驱动”模式。由村级层面成立渔乐水产养殖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与广东省新旺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运营,村办公司负责管理、服务、监督,运营方负责日常养殖、技术推广、托底销售等。目前已解决当地群众就业岗位15个、开发渔业有关岗位61个,带动发展庭院养殖5户。

谈到下一步计划时,漆永辉表示,石堡镇将引进澳洲银鲈、虹鳟、金鳟等中高端冷水鱼类5个品种进行试养殖筛选,进一步释放项目的综合效益,延伸产业链条,向着“亩均论英雄,百亩渔业亿元效”目标奋进,将更多的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扭转当前“民务农、业种植、产靠天”的发展现状,逐步实现“一池育一业、领一村、养一川、带一城”的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供稿:黄龙县文旅局)

责编:刘朋涛

编辑:鄢雨晴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