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欲兴其事,必先固其本”,国家发展其根本就在基层。历史和发展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是整体性的进步,而基层则是“整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四下基层”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下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夯实的是根基。
坚持人民至上。“四下基层”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打破“前呼后拥”,与群众面对面,不搞层层陪同,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打破“传统路径”,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打破固有套路,不听汇报、不看资料,树立“行动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思路,有的放矢做好结对共建,确保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发现问题。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创造新伟业,既需要顶层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更需要党和人民目标的一致性、连续性,而在中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宣传。只有把党的政策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在执行落实上形成共振,从而凝聚共进合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做好基层工作,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充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基层工作业务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和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
做好基层工作,要深入群众,求真务实。讲实际,明实情。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讲实干,求实效。把有限的人、财、物用于职责范围内,解决急需难以解决的问题。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组织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融为一体,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群众利益无小事,桩桩关乎民生,件件牵动民心。我们要切实领悟“四下基层”的时代价值,练好“四下基层”真功夫真本事,以“四下基层”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供稿:彬州市太峪镇)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