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一本书,一个世界,阅读是心灵的自由之旅。为激发机关干部学习热情,促进青年干部健康成长,形成善读悦读,共思共进的良好读书氛围,江口回族镇特推出读书心得分享连载活动,第五期由江口回族镇干部甄伟伟分享《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边城镇) [16]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边城》与故乡——甄伟伟。故乡是什么,是许巍歌里的“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这思念它如刀”,是齐豫的“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是席慕蓉笔下“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在我心里故乡是茅草坪里的肆意打滚,是小河里无尽的嬉闹,是月光下稻田里的欢笑,是镌刻痕迹最深的山水画,是画中最柔软的花朵。
他不远,仅此百里的距离,却总因为碌碌无为,忙于奔波,想去靠近,却又无法靠近,但他依然穿过20年的时光,流过我心底的每一个角落,开满了白色、黄色、红色等各色妖娆艳丽的花朵,读罢沈从文的《边城》,这种对故乡的思念愈演愈烈。
一条河溪、白塔,一个摆渡的老人,一个水晶般纯净的女孩子,一条乖巧忠诚、通人性的黄狗……我知道,那是沈从文的世界,是他魂牵梦萦的一片乡土。
《边城》是沈从文离开故乡10年后的一个怀旧作品,茶峒是一个梦幻般的地方,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在这样一个唯美的地方,一切都很淳朴,生活淳朴,风俗淳朴,以至于连爱情也很淳朴。茶峒边白塔下有一家人一位摆渡老人,老人的孙女翠翠和一只黄狗,情窦初开的翠翠和俊朗少年傩送开启了美丽的爱情,然而美好总是曲折的,最终剩下翠翠一个人在渡头守望着,守望者“那个人可能明天就回来,可能永远不回来。”
沈从文带着眷恋和痛惜在文字里安放下他的乡愁,用浪漫化了的湘西风情界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乡土中国,把美好的希望藏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诗意的田园牧歌。
故事里有生命的卑微、朴素的爱情、人性的光辉、平淡的岁月、谜一样的命运、冥冥中的天意,痛苦以及欢乐。然而人生短短数载,计较的多,追求的多,失去的就越多,自然感受不到安宁而平凡的快乐,其实不管是苦难还是幸福,不管是负重还是轻松,都需心平气和,安安静静地取走由造物分给你的那份生活,是苦是甜,均无须抱怨。平凡的世界,无论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明天一定会来。(供稿:宁陕县江口回族镇)
责编:刘萌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