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旬阳市司法局城关司法所以“实”字贯穿社区矫正工作过程,聚焦“学习、监管、帮扶”环节,助推社区矫正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强化集中学习“下实功”
集中学习是社区矫正的重要环节,更是持续规范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意识的关键步骤。城关司法所始终坚持把教育学习放在首位,重点学习法律法规、社会公德、时事政治、心理健康等内容,以“我要上讲台”为抓手,坚持“一月一主题”集中学,由原来的工作人员领学,变成由社区矫正对象自己讲学,相互借鉴学;教育方式由单一的学习法律条文变成面对面互动交流,让社区矫正对象敞开心扉,讲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落实“作业本”制度进行学习检测,进一步提高集中学习教育成效。今年以来,共组织集中教育学习9次,开展“我要上讲台”领学活动28人次,有效提高了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意识。
细化日常监管“出实招”
严格落实监督要求,要求社区矫正对象做到“日汇报、周报到、月集中”,每日在微信、秦在矫APP各报告情况两次,每周到司法所报到一次,每月参与集中教育学习至少一次。根据社区矫正对象个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实现分级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依托信息化手段,通过每日在秦矫务APP查看社区矫正对象日常行动轨迹、随时进行远程点验、实地走访等多种手段,精准掌握每名社区矫正对象实时动态,防止出现违规越界、私自外出等漏管脱管行为发生。注重重要时间节点安全管理,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教育提醒”,警示其遵守法纪,遵守社区矫正管理规定,以严标准矫正其行为习惯,引导顺利回归社会。今年以来,开展实地走访200余人次,个别教育谈话10人次,电话抽查400余人次。
深化教育帮扶“见实效”
为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适应和回归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带领社区矫正对象走进社区工厂、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参观实践,激发创业热情。王某入矫前曾在西安以打零工为生,无固定性收入,在矫期间,工作人员了解到其曾经有驾校教练经历,通过推荐,成功帮助刘某入职某驾校从事教练工作。徐某是一名大学生,曾沉迷于网络,入矫后根据其所学专业推荐其在县城某金融机构上班,工作热情高涨;赵某在矫期间,凭借其承建工程项目需求先后解决30余人就业……工作人员通过吃透政策、跨部门联合帮扶等措施确保每名在矫对象都能掌握至少一项生活技能,为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以“行善养德”活动为抓手,以“社区矫正志愿服务”为依托,采取“志愿服务+”方式,组织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建设、普法宣传等活动,以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增进群众对其的信任度。截至目前,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50余人次,实施关爱助老爱心行为10件,带动就业50人次,受表扬2人次。(李富强)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