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镇巴县:“非粮化”整治见成效 集体经济喜增收

“喂,你们村的苦荞还有没有啊,我还想再买几百斤……”最近一段时间,通过电话询问或者到渔渡镇花果村购买苦荞的人络绎不绝。

初秋时节,荞麦进入成熟收割期。近日,在镇巴县花果村张家塘小组,几十亩金黄的荞麦随风摇曳,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呈现在眼前。4月下旬种下的荞麦,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如今迎来了大丰收。经过几天的劳作,花果村将颗颗饱满的苦荞粒尽收“囊中”,第一时间运回到村委会进行晾晒保存。

IMG_256

今年以来,渔渡镇花果村将土地“非粮化”整治与发展特色种植相结合,依托当地污染少、空气清新等自然优势,花果村“两委”与联片领导商议探讨,向村民集思广益,决定种植荞麦,带动农户发展,有效促进村级集体和群众双赢增收。

花果村是传统农业村,以前,因为农村劳动力减少,村里一部分基本农田被承包用于果树种植。但随着国家加大对“非粮化”的整治力度,在渔渡镇政府的推动下,花果村的“非粮化”耕地逐步恢复粮食生产。据了解,今年花果村种植荞麦20多亩,总产量达到4000余斤,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5万余元。此举,不仅实现了“荒地”变“良田”,更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IMG_256

望着眼前金黄饱满的苦荞“颗粒归仓”,村民们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等苦荞收割结束后,我们将安排机械进场翻土,计划再种植油菜这样的传统粮食作物,这样不仅防止了土地撂荒,也增加了农民收益,还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包片干部陈记强说。

“种植荞麦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万多元,以后,我们将继续整治撂荒地、扩大种植面积,整合资源,发展乡村特色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党支部书记蒲全文满脸喜悦。(供稿:镇巴县花果村)

责编:刘涛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