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微视新声

汉阴县双河口镇:凝心聚力行致远 奋楫笃行谋新篇

今年以来,在汉阴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双河口镇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类乡村振兴示范镇目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全力推进,一年来,镇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逐步提升,镇区风貌愈加喜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势头再上新台阶。

项目建设蹄疾步稳,镇域活力持续增强。

IMG_258

重点项目再创佳绩。2024年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投资项目19个,总投资1.55亿元,古镇文化街区建设项目、谢家院子民宿建设项目、原三柳小学梦想改造家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成效更加显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09万元,占年度目标的155.7%,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097万元,占年度任务的120.97%,社零总额完成2593万元,占年度任务172.8%,奋力书写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答卷。

IMG_262

招商引资硕果盈枝。围绕现代农业、农文旅融合、生态康养等重点产业链,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外出上海、重庆、郑州、江苏、湖南等地招商考察,全年开展外出招商活动10余次,成功引进三柳农文旅融合项目、双河口镇龙垭村智能数字大棚等项目4个,招商引资完成到位资金5360万元,占年度任务的100.07%,

特色产业培优壮大,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IMG_265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突出效益导向,坚持以短促长,长短结合产业发展模式。在短期产业上,发展土豆、羊肚菌、甜玉米,辣椒等短期经济作物,引进安康惠康源有限公司,保底价格回收,促进农户增收。在长期产业上,着力提升猕猴桃、金银花、魔芋等产业,形成了“高山核桃拐枣、中山桑果环绕、浅山种养间套、园区生产加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全镇特色产业达6000余亩,有效 带动了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

“国企带镇村”不断深化。组建镇属国企公司双汉实业有限公司,建立“1+11+N”(即:双汉实业公司、11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N个农户)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群众和村集体“双增收”,2024年国企公司营业收入1156万元,带动11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均达10万元以上,脱贫人口收入16800元,增速达到18.4%。

农旅融合实现双赢。配套完善古镇基础设施,新建沿街商铺、酒肆茶社、陕南民居和巷道客栈等43家业态,元旦、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双河口古镇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游客同比增长23%,实现旅游总收入达645万元。2024年10月,双河口古镇获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人居环境提质增颜,和美底色持续擦亮。

人居环境走深走实。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增绿化、拆违建、除残旧、改习惯”整治内容,积极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拆除、整治房屋30余处,治理乱堆乱放等40余处,建设口袋公园3处,建设花坛2000余米,美化美白墙体3处,停车场3处。

IMG_274

传承保护促创新。依托省级文化历史街区,修缮古镇老街、双溪寺、忠信和客栈等传统建筑,保护幸和村、梨树河村传统村落;培育文化企业5家,举办民俗文化演出、非遗工坊、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承办研学游、健步走、篝火烟花音乐节等涉旅活动,通过市场化运行机制,发扬创新皮影戏、舞狮等传统文化。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落实“河长制”“田长制”“林长制”,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4月,双河口镇青泥河入选“市级幸福河湖”和“市级水利风景区”,镇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乡村振兴,时不我待。新的一年,奋进正当其时,展望2025年,汉阴县双河口镇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扬铁军风采,保持“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全力以赴推动双河口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供稿:汉阴县双河口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