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

美丽关山系列征文之:难忘美好关山岁月

IMG_256

每每伏案写字,抬眼处就是园园的紫铜色纪念章,这是我的母校关山中学七十周年校庆时,我作为特邀嘉宾所获得珍贵赠品,心中顿生再去母校所在的关山古镇看看的冲动。

电话打往我就读关山高中时最要好的同学好友光军。他生长关山镇南三里地的张家寨子村,村子有享誉全国的已故历史学家武伯伦先生。

好友毕业后一直在阎良工作,为阎良的建设贡献着美好年华,我们相约在阎良见面一起吃中午饭,经过两个小时的行程,到达阎良小吃打卡地大良街,餐食烤杠子馍蘸、面辣子和大豆芽炒粉条,外加一个老陕大烩菜,不错!享贯了西安城里饭菜的考究,在这条街上遇到陋朴的家乡味道,我似回到了四十年前的高中的岁月。

关山是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常踏足做梦的地方,我曾骑自行车经行于田相油康川心这一大片土地,这里石川河两岸高耸,坡陡崖峻,荆山原岭崎岖难行。当时的我们,不知疲倦,意气风发,骑骑停停,憩息于路旁田畔,嬉戏调侃于姿形高大,叶子如巨掌的白杨树下。记忆最深是从关山过石川河,上下康桥大坡到阎良新华书店购买理科甲种课本教材,这是高于难于我在读的普通高中乙种本教材课程,想想当时的我,心气颇高,志欲昂扬!

寒暑假里,我们骑车十数里到关山乡下粟邑庙村,石川河东岸的建红家里,住上几天。夏天时晚上就睡在西瓜地田头,用包谷杆临时搭成的人字形瓜棚下,沉浸在蝉鸣天籁中,听着瓜地两旁玉米枝干拔节的声音噌噌作响。还会在月光下举起食指中指叩一叩,覆在瓜蔓下黑叶遮挡的躺着的圆圆的西瓜,从叩击西瓜发出的声音便听出它的成色,把包熟包甜的摘下来摔成两三瓣,埋头便吃,鼻子尖两脸蛋双耳朵满是瓜子瓜瓤瓜水。此刻的西瓜味道,吸足了太阳月亮的气息,有着露水的幽凉清爽,大自然的精华尽在其中,就一股脑地进了我们的肚皮。这时我们会想起鲁迅先生《闰土》一文的情景,快乐的劲高过了当年的迅哥。

IMG_256

这些都是临此想起的一些记忆片花,我们一起从阎良去往我就读过的中学——时为临潼县一中——现为阎良区关山中学,我们特意选取当年一起骑自行车沿行的老路,柏油马路路面平整狭窄,但当年可全是沙石土路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湿滑泥泞。

过了新兴乡地界,下石川河,上康桥坡,回眸处,满河的古枣树静静的伫立于河床沙土之上,树龄最老者达千年之长,大多也生长了四五百年,这是有名的菩萨树——相枣,李世民、杨贵妃和慈禧太后等都曾享用并赞誉过。经康桥街道,拐弯过苏赵村,一路东行,一路的景象, 明显感到自己身居坡顶原上,居高临下,四望空明沧桑。因为这是嵯峨山脉荆山原尾,原一直向东延伸到关山街道往东数华里进入渭南的官地乡,过了1968年修成的渭河高抽大渠,过了寇准墓。因关山自古地理位置优越,人杰地灵,物丰民阜,这一带素有嵯峨拱翠、洛水环清、渭北长城和山屏斗耀等称誉,形胜之气跃然世间。

到得关山西街,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护城河遗址,深约五米,宽约十五米,长约一公里,当地人称城壕。城壕这种历史留存和记忆在我早年成长中无时无处不在,我祖祖辈辈居住的村中,上世纪下叶前期绕村合围一周的城壕,沟深且极宽,我们家宅基北墙根下便是深深陡峭的城壕,里边草树茂密,遮天蔽日,阴郁密扎。

关山护城河遗址南岸,有一处土基遗存,上边长满了杂草荆棘和根系裸露的枸树,土基约三十米长,断断续续,高矮不齐,最高处两米多,低处也就十公分;宽窄不一,最宽处五米,弯弯逶迤,极不规则,无形状可言,眼前就是这样的夯土遗址。

关山是千年古邑,初为北宋八贤王赵德芳所筑并命此名,这段护城河和城墙有四百三十年历史,为明万历年间始筑,为军事重镇关塞之固。

IMG_256

在看所树石刻铭壁时,来一村民,问究竟,言语中极有怨愤,认为恢复护城河不如建商贸街,商贸街可带活乡镇和周边贸易往来,搞活地方经济,带富一方百姓。我很疑惑这一举动,难道商贸街不可以让位于文物古迹原址么?不应另择他处么?而建在护城河及城墙以外的繁华开阔的地方为宜。

我分析症结或在地方财力有限,既出资恢复修建了护城河, 就没有第二份资金来建商贸城。但个中或还有商业用地不得占用农田耕地等原因吧。护城河原本就是茅草杂生,多年弃用的坑池洼地,蚊虫滋生,臭气熏天。今整修复原,无可厚非,也是留住乡愁,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义善举!

左拐走在东去的东关正街上,记得当年我们眼中心中口中,这条主街何其宽阔,用康庄大道四字概况。这条大街是关山繁华所在,店铺林立,机构众多,平日人就人来人往,路北依次乡党委、医院等,路南有乡政府、派出所等,往东跨过深深宽宽的护城老河。这里逢阴历的0、3、7过会,若遇集市,每到饭时 ,香飘四溢,扑鼻留香,同学们谗得口水一个劲的在嘴里吞咽打转。

路南有个照相馆,高中毕业时,我们几个关系不一般的同学有张合影就在这照的,照片中的我们,乌发飘飘,挺胸抬头,豪迈自信,因为我们即将走上社会,追逐梦想,实现人生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东行途经母校——关山中学,老校门的地方依然在南围墙稍东一点,新的校门在老校门西边一点,当是原来老校区西南一隅校办酱菜厂的原址,现在已居于南边围墙正中,眼前大门的形象体现了省级标准化示范高中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元素,我深深感叹于母校的腾飞和日新月异,豪迈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在学校新大门外驻足,心想留待下次再进学校深入细访,深度回味,也没有绕四周查看。学校围墙四周是我当年每天早晨坚持跑步的地方,每次三大圈,汗流浃背,毛孔俱张,毅力意志全然在斯地斯情斯境中牢牢筑就。也想去关山小学,这所小学历史始于一百二十年前的渭北高等小学堂,坐落在唐元和时兴建的关山社学,即清乾隆时改名的渭北书院,上庠煌煌,可惜时间不允,未能一睹。

沿母校门前的关山东街,往东过原南梁村,在光明新村的田间地头和村委会广场,回忆着当年行行走走的清浅时光,心满意足。折回到关山中心十字往西,寻觅当年的老旧大戏楼和公社大剧院未果,估计已夷为平地,盖上了规划整齐的屋舍院落,只见到数株从未修剪过的皂荚树,树身枝杈长满刺尖,密密麻麻。满眼都是荆蔓,我回忆起我们高二时创办的荆字文学社和《荆字》油印小册页,那时的我们多象关山这一片土地,满身都是关山的人文情怀,眼前的场景和着我的思绪,给这街道平添了古幽原始沧凛的况味。

IMG_256

沿南关正街往南出镇子,原来长长高高的大坡再不似当年那么陡峭难行。上世纪八十年代每个星期天,我们一帮学生从关山南边,渭河北岸的家里,向北骑行三十里地,车后绑着馍袋提兜,里边鼓鼓囊囊的锅盔馒头和一瓶大头咸菜,这是我一个星期的伙食。一路用力登踏自行车护链板两边的脚踏,来上这约摸三四丈高的荆山原,骑行过了关山镇南关正街外的张家寨子,跨过泾惠渠小桥后,眼前是近一里地长的向上的一段长坡,其势颇陡,只能下了车子推着往前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默念着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就推进了镇子。

这次巡幽访旧,看到的是高楼林立,田野金黄,大棚遍地,闻到的是瓜果飘香,丝丝甜蜜,沁人肺腑。

关山,要写的东西太多了,多少次我曾用脚步丈量家与关山的距离;我曾任语文课代表,心怀文学梦想,跑到关山主街十字西北角的邮政所投稿陕西农民报;多年以来我关山的老哥常寄给我甜瓜和相枣等时令农鲜;我曾同窗过的山东庄同学父母的热情好客,至今温暖我心……

经历了岁月的风尘,关山不只是一个地域标签,不只是在我心里梦里,我即使远涉千山万水,翻岭越洋,经行七大洲,依旧时时牵挂。关山已然融入了我的血液,和我脉搏一起律动。

作者简介:贺育锋,关山中学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散文、曲、诗词学会会员,就职央企,历海内外多项目,管理论文和文学作品散见报刊并偶有获奖。(供稿:西安市阎良区图书馆)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