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山阳县第二小学:情植国培共成长 沐光而行启新程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金秋十月,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迎来了一场最美的遇见。10月17日,山阳县第二小学2023年“国培计划”—陕西省“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在美丽的洛南县柳林小学如期开班。开班典礼由洛南县教育局党建指导中心主任赵学军主持,商洛市教研室教师发展科科长李金兰、山阳县教科体局李永东局长、洛南县教研室副主任孙捷敏、普教股干部孙俊雅、山阳县教研室副主任全贤峰、二小校长阮班主、副校长路燕出席了本次仪式。洛南县柳林小学40位国培学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IMG_256

会议第一项由洛南县柳林小学校长薛晓宏致欢迎辞。他对远道而来的领导和山阳二小送教的专家团队表示热烈欢迎,就本次培训活动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和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将充分珍惜本次国培的难得机遇,精心组织教师参训,希望教师们能够把机会转为行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真正做好知识的求索者,思考者和传授者。

山阳县第二小学路燕校长对培训方案做了具体解读:二小今年承办的精准帮扶“一对一”项目是按照省教育厅“十四五”期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的具体规划,结合陕西省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实际和培训指南,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遵循落实“双减”提素养、聚焦课堂提效能的主题,以教师职业成长各阶段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为切入点,通过两阶段为期十天的入校帮扶,搭建两校交流的平台。

柳林小学柴溢老师作为学员代表进行了发言。她对省国培办及县科教体局给予的学习机会深感荣幸和感谢,并表示将抓住机遇静心学习,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虚心求教,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并将随时调整和改进学习方式,把培训与学习、教学、教研有机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教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书是智慧的钥匙,它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力量。山阳县第二小学以书为礼,为学员老师们送上专业指导书籍,愿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IMG_256

山阳二小校长阮班主在讲话中指出,作为商洛市唯一一所国培基地校,2014年至今已连续十年承办国培项目,培训工作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和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他希望大家怀着对教育的热忱,坚守教育的初心,把学习研修过程变成一段快乐幸福的时光。并向国培学员提出,要有长远发展的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历练行业本领,提高个人素养,争做学习型教师。要有热爱教育奉献教育的情怀。心存高远、淡泊名利、静下心来、潜心育人,争做奉献型教师。要有创新精神。不断研究教法,探索学法,争做研究型教师。要有刻苦钻研的恒心。立足专业领域,不断求知上进,争做专家型教师。

山阳县科教局李永东局长在讲话中指出,洛南文化底蕴厚重,民风淳朴,山阳、洛南同属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尊师重教的风尚非常浓厚,作为山阳县城区的龙头学校和学区联盟的盟主学校,二小从2014年承担国培任务以来,对学校队伍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多次为周边学校送去优质课,磨砺中诞生了一批名师。两校因国培结缘,通过培训要让教师有所得,有所获。希望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构建联盟,共同发展;增进交流,友谊长存。

洛南县教育局赵学军主任讲话中指出,洛南县教育质量正处于爬坡期,本次项目的落地,无疑是雪中送炭,面对本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希望送教团队不吝赐教,参训学员虚心好学,转变角色。珍惜学习机会,学先进、追先进,争当先进;不耻下问,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课堂;学以致用,将所学、所思、所悟,融入到具体教学实践中,以自身的提高,辐射到周边小学。

最后,市局领导李金兰科长做了讲话。她指出,山阳二小连年承办的国培在省内影响深远,组织方和接受方前期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应该在欣赏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身问题,共同研讨,在学习中认识不足,找准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希望两县的交流能持久进行,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IMG_256

会后,在柳林小学薛校长的陪同下,市县局领导及二小送教团队参观了该校的校园环境。大家边参观,边交流,出主意,说经验,并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本期开班仪式的顺利举行为学员后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期十天的培训将为学员老师们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交流平台,相信各位老师在专家的引领之下,在教育求索的道路上,将会走的更加坚实与自信!山阳县第二小学也将努力成为助力远方的翅膀与火苗,传递优质教育理念,持续推进国培研修走向深入,让每一位国培学员都能积步致远、不负时光!(苏凡)

责编:杜鹏飞

编辑:鄢雨晴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