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拜谒横渠先生

汽车停在张载祠对面的停车场,我们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穿过马路,去拜谒大儒张载先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大儒张载的“四句”在我耳边萦绕,站在门口,目光扫视两边“三代可期井田夙愿经时略;二铭如揭俎豆能往阐道功”不由肃然起敬。此联高度概括了张载先生的赫赫功绩和伟大贡献。

IMG_256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无数次绝望与困境中,“横渠四句”熠熠生辉,它道出了一种大追求和大境界,代表了中国文人的铮铮风骨,更是深植于我们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坚定信念。

张载先生曾数度为官,最终归乡定居横渠讲学,开山立派,创立“关学”。为人民、为民族、为天下,终生为学,笔耕不辍。张载讲“学者,学所以为人”,为人是张载一生的志趣所在,为学则是张载一生的职志情怀。学者,是张载一生最重要的社会身份,也是张载之所以成就自己、泽被后世的基点所在。朱熹赞誉:“学者少有如横渠用功者”。

仰望千年古柏,在静谧的祠院内,”云树森森,默想闲居气象;水田漠漠,堪追往日经纶” 。对古人智慧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我与清代诗人王象贤感同身受。

IMG_256

松柏千年,思想千年。古柏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张载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光大。风轻轻地从头顶拂过,远古的声音,从关学中吟咏。我似乎听到了先生朗朗的读书声“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六有”余音绕梁,在天空回荡;“十诫”雨润万物,树家风、传家训、立家规,也是张载为其后世子孙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所指出的重要元素。我面对一代宗师,不由深深鞠躬、膜拜。

跨越时间的长河,推开历史的大门,在千年松柏掩映下,先生讲学的情景历历在目,激情饱满,风采卓然 ,才情恣肆;先生为实学典范,给弟子留下“气质刚毅,德盛貌严,然与人居,久日而亲”的美好形象;在夜深人静时,先生挥毫泼墨《东铭》《西铭》昭然于世,成为千古名篇。

先生一生治学严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激励弟子发奋向学;先生以德育人,身正为范,学者辈出,成就大业。他的精神与风范,使中华文脉一贯相承, 生生不息。

手摸古柏 ,一如千年前苍劲有力 ,虬枝向上,那是先生浓得化不开的才情与抱负。先生哲学思想灼人耳目 ,让人动容;先生使命意识和境界追求,为世人称颂 ,令后人敬仰!

IMG_256

作者简介:李会芳,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文学作品散见于《宝鸡日报》《陕西农村报》《中国乡村》《当代先锋文学》等报刊杂志;有散文入选《中国最美游记》《秦岭生态保护》《硕果满枝》《情感文学》等书籍;有多篇散文、学术论文获全国征文大赛奖。(供稿:眉县张载祠文物管理所)

责编:杜鹏飞

编辑:文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