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星火初萌地,汉江源头第一镇”。近年来,宁强县大安镇认真落实陕西省“十四五”规划和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建设为重点,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为基点,着力打通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获得感,不断促进全镇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镇上到乡村点亮文化灯塔。大安镇以镇文化服务中心为阵地,掀起公共文化服务繁荣热潮。2003年投入资金38万元,建筑面积644平方米的镇文化站建成。2023年镇党委盘活大安镇文化站资产,提升改造镇文化站 900 平方米,更新阅览室、杂志图书,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对群众免费开放,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2000余平方米金牛文化广场服务功能,新建傩艺表演场地、家风家训广场、“千福墙”、乡村大舞台、灯光球场,满足了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休闲环境。配齐村级文化设施,完成金牛社区、宁家湾村、烈金坝村等13个村(社区)乡村大舞台建设;建成28个村级(社区)农家书屋,5个村农家书屋纳入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打通“城乡阅读”最后一公里。组建大安镇陕南大秧歌队、烈金坝村舞狮队、社区三支文艺队,挖掘基层文化潜力,激活民间文艺细胞,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从山水到古镇文旅深度融合。以建设文化旅游强镇,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安镇不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旅强镇建设步伐。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汉江源头、秦蜀古道、氐羌故里、革命老区”为建设方向,突出红色文化小镇的特点,传承并发扬革命烈士陈锦章“长征一家人”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打造“金牛社区妇女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让羌绣、羌编成为女性指尖上的致富产业,解锁“家门口”灵活居家就业新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化根面角、麻辣鸡等特色小吃,尝出了舌尖上的大安饮食文化。陕南石棉矿矿史馆的一期建设回顾了陕南石棉矿70余年的发展历程,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矿史精神奋勇向前。
从宣传到培训织就惠民大网。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大安镇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培训工作。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培养新兴农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在统筹城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重要节庆开展春节、元宵节文体活动展演、三八妇女节趣味运动会风采展示、九九重阳节慰问演出、每月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十余场次,创新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8场次,组织开展“移风易俗除陋习、崇尚节俭树新风”为主题的千人签名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粮食。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安全教育宣传、科普宣传等服务项目6场次,惠及群众两万余人次。争取“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项目”试点工作在大安镇落地生根,使更多的妇女、儿童得以关爱救助。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大安镇将围绕以“汉江源头、秦蜀古道、羌族故里、革命老区”为建设方向,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扩大服务范围,为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大安新篇章贡献力量。(杨再明)
责编:刘萌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