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洋县戚氏中心小学:心有温度共育人 以爱为核沐光行

夏嘉珺,女,洋县戚氏中小英语教师。2023年参加工作,担任英语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新入职青年教师,她始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谨记心间,并把它作为行动指南、行为标尺来衡量自己的教学得失。教书育人,耕耘于三尺讲台,愿每一束微光,都能照亮孩子们的璀璨人生!

IMG_25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老师们增强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关于师德师凤的学习,我对以下几方面体会较深刻: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观念

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爱岗敬业不仅体现在教师认真负责、精心施教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今天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它是科学的、先进的、能够指导我们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思想认识,是爱岗敬业师德观念发生变化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它的基本要求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关注学生终身持续的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IMG_256

二、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当你讲着课的时候,手机声滴滴地响起来接电话的时候,你怎么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当你在铃声响过十分钟之后才进教室,一下课就急匆匆走人,怎么能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早退,按时上课勤奋学习…

教师也是公众人物,我们每天生活在学生当中,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见解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当我们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外表端庄整洁,谈吐斯文有礼,认真对待工作,做不到学识渊博但能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内外兼修,那么我们就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去对学生产生正面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就能从心底里佩服、尊重自己。

三、业务能力要强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地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IMG_256

四、不断学习、提升教师素养及个人魅力

这个学期我们参加了洋县教体局及集团校组织的各类的提升培训活动,在培训中聆听了优秀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分享,感触颇深。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进行学习,提升师德素养,学习先进事迹,传承优良品德。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能学好,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扶危定倾。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必须时刻规范自我的言行,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我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我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我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夏嘉珺)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