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

旬阳古韵 云上绽放——探索千年古城第十五期(杨氏民居)

旬阳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地东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旬阳便是陕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枢纽,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旬阳市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重要历史遗迹和代表性建筑,如三国时代的孟达墓、明代的旬阳文庙、清代的黄州会馆等。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不仅见证了旬阳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为了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讲好旬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旬阳市博物馆特别推出“旬阳古韵 云上绽放——探索千年古城”线上展。本期推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民居。

IMG_256

杨氏民居位于旬阳县双河镇卷棚村杨家台子,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至三十八年(1770——1773),坐南向北,东西俱为居民住房,南面为一缓坡,北面为农田。所在地势平缓,依山面水,林木浓郁,景色迷人,极富田园风貌。现存中院由厅房、两厢、正房、天井组成四水归堂式四合院建筑,东西原有对称天井、耳房、厅房,有甬道与中部天井相连。中部天井,厅房前檐墙与厢房前端山墙在同一立面,形成明五暗三格局,青砖封檐。厅房、正房均面阔五间,正房檐廊较深,整体建筑均为二层结构,有回廊相通。合瓦覆顶,叠瓦压脊,青砖砌墙,青石打凿门框,额题墨书楷体“耕读传家”,内部采用木板及格子门窗隔断,梁枋、雀替等部位可见木雕装饰。杨氏民居是旬阳清代民居的缩影,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特点,包括墙体、瓦和墙上的纹饰等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IMG_258

2014年6月9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2020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付专款,对其进行全面维修,得以重现这座建筑群的昔日风貌。

IMG_257

据方志记载,清乾隆三十五至三十八年(1770——1773)因湖广、河南、江西、安徽等省自然灾害频繁,大量饥民携家带口陆续涌入灾象较轻的秦巴山区认地开荒,旬阳县内人口由此骤增,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全县人口总数已近七万(乾隆三十年前,全县人口不过二万),其定居客民(或称新民)与本地居民的比例约为八比二。移民初到旬阳,先是写地开垦,伐木支檩,上覆茅草,仅蔽风雨;借杂粮数石作种,数年有收,典当山地,方渐次筑屋数板过上定居生活,经过较长时间的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有了相当积累之后,首富之家便凭借资本大兴土木,建造新宅大院,其他有条件之户亦步亦趋,接踵而起,并在相互攀比竞赛的心理驱动下,讲究变异,追求创新,因而形成后来或富丽堂皇,或苏丹清雅,争奇斗巧,异彩纷呈的民居建筑风格。陕南旬阳现存的古民居,是清代"湖广移民与陕南开发"的实物见证。这些民居在建造上都是依山傍水就地取材而为,布局形式多以对称均衡的单体天井院落占主导地位,装饰方面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移民在文化交融和民居建筑上的特征。反映出人们对祥和、安定、幸福生活的企盼、向往,对个性精神自由的咏唱、张扬,对传统道德文明的继承,以及对较高文化艺术品位的追求。(供稿:河源)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