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丹凤中学:解码齿轮咬合奥秘 探秘人机协作未来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今天,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已成为未来竞争力的核心。2025年4月14日,丹凤中学教务处联合信息中心开展科普系列专题讲座,由信息中心陈瑜和王敬敬老师以“机器人科普知识”为主题,分两部分通过历史溯源、实践案例、本校社团成果展示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科技盛宴,标志着丹凤中学科技创新教育进入深化阶段。

IMG_256

陈瑜:探索机器人世界—从历史到未来

陈瑜老师的讲座以一场炫酷的机器人舞蹈视频开场,瞬间点燃全场气氛。从古希腊神话中青铜巨人塔罗斯、为周穆王造出木人的工匠偃师,到现代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再到未来AI与人类共生的科幻畅想,陈老师用生动的案例串联起机器人发展的千年脉络。从达芬奇的手稿机械狮,到现代波士顿动力的仿生机器人,让同学们感受到技术突破背后是科学家数百年的坚持。通过“扫地机器人如何避障”“手术机器人如何精准操作”等生活化案例,向同学们解读传感器、算法、机械结构的精妙协作。

陈老师特别指出:”从《考工记》记载的自动鼓装置到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人类用了2500年将力学原理转化为智能生命体,这种坚持正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

IMG_256

王敬敬:在社团课程中锻造“未来基因”

王敬敬老师以丹凤中学社团学生的真实成长轨迹为例,展现科技教育如何重塑青少年的发展路径。丹凤中学科创社团通过青少年机器人赛事与社团实践,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真实项目,让创新从“纸上谈兵”走向“动手创造”。通过机器人社团课程体系,将“科教兴国”战略融入校园日常,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据介绍,丹凤中学近两年机器人社团斩获省级以上奖项23项。

IMG_256

丹凤中学的学生在教室调试代码、在赛场上为机器人呐喊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一代人创新基因的觉醒。科技讲座的终点,正是青少年探索未来的起点—–今天埋下的每一颗科技种子,都可能在未来长成改变世界的参天大树。(供稿:丹凤中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