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的时代,“未来”二字如同璀璨的星辰,引领着我们教育的航向。4月11,延川县城关小学4名音乐教师和4名英语老师一同踏上了第28届“名师之路”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征程。
吴瑶香: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全国著名音乐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师从杜亚雄教授学习民族音乐学。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客座导师,浙江省教育厅名师名校长工作站艺术工作室导师,世界教育厅名师名校长工作站艺术工作室导师,世界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杭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获浙江省音乐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浙江省音乐创新教育现场课比赛一等奖,浙江省中小学优质录像课比赛一等奖。著作有《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乐教重光﹣﹣四库全书诗经乐谱今译》。
吴瑶香老师的《关山月》示范课,以其深厚的音乐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感悟,将这首古典名曲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置身于那遥远的关山之间。在课堂上,吴老师不仅注重传授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更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情感的引导,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乐曲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吴老师的示范精准而富有感染力,讲解清晰而深入浅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审美情趣。这堂示范课不仅展示了吴老师卓越的教学艺术,也让学生们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感受到了中华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吴瑶香老师的《古风新韵诗乐复兴》讲座,以其渊博的音乐知识和对古风音乐的独到见解,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讲座中,吴老师不仅深入剖析了古风音乐的起源与发展,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精彩的演绎,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诗乐复兴的无限魅力。吴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们在享受音乐之美的同时,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的思考。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我们对古风新韵、诗乐复兴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黄美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音乐教师,正高级职称。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022江苏教育年度人物,教育部国培专家,长三角及江苏省基础教育指导委员音乐学科专家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等。1999年起参加编写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任分册主编。长期致力于”文化语境中音乐教学”研究,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和特等奖。
黄美华老师的《欢腾的那达慕》示范课,以“欢腾的那达慕”为载体,巧妙融合蒙古族音乐文化与AI技术,通过节奏创编、场景模拟、分组协作,让学生在“赛马”“射箭”“摔跤”等情境中感受民族音乐魅力。AI工具的介入激活创意实践,从音效模拟到音色转换,助力学生将抽象想象转化为具象音乐表达,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生动对话。小组合作中,学生默契配合,用不同的马蹄声、射箭声、人生构建多元场景,展现出良好的艺术整合能力。课堂在AI编曲的合唱中升华,既夯实了审美感知,又增强了文化认同,是一节兼具创意与温度的音乐实践课。
黄美华老师的《Ai赋能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讲座,以敏锐的教育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AI技术如何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革新与活力。她不仅展示了AI在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还分享了如何巧妙结合AI工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音乐教学更加个性化、高效化。讲座中,黄老师的讲解条理清晰,观点新颖,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与教育的完美融合。这场讲座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更激发了我们对未来音乐教学模式的无限遐想。黄美华老师以其前瞻性的理念和扎实的实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AI赋能音乐教育的美好蓝图。
许德昌: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国家大剧院童声合唱基地合唱团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理事兼青少部常务副主任,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合唱节艺委会委员、评委,央视综合频道艺术指导,首都师范大学指挥专业特聘教授,北京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京津冀合唱艺术研究会副主任、秘书长,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合唱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委,”许德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国庆七十周年及建党百年天安门广场庆祝大会三千人合唱团训练专家。
聆听许德昌老师《声带机能——歌唱训练核心》讲座及一对一答疑,深感其对歌唱发声本质的精准剖析。老师将声带机能比作“歌唱的支撑之鞋”,强调其与呼吸、腔体的协同机制,打破了“唯音色论”的误区。通过解析声带闭合原理、张力控制及动态调节,结合现场示范纠正漏气、挤压等常见问题,让学员直观理解“高效发声”的科学路径。一对一答疑中,针对不同嗓音条件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如沙哑嗓音的闭合训练、高音易疲劳的张力分配技巧),既夯实理论根基,又具实战指导性。讲座不仅厘清了声带机能在歌唱中的核心地位,更通过“机能-技巧-表达”的逻辑链,为解决发声疑难、提升演唱稳定性提供了系统化思路,堪称歌唱训练的“底层代码”解密。
储百春: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培训专家、教材编委及”首都基础教育原创资源”评审专家,海淀区音乐学科兼职教研员及学区教研基地负责人,海淀区”艺术之星”,屡获”优秀’四有’教师””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曾获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多次承担市区级研究课、示范课。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并出版专著。负责多项市区级美育课题,并多次指导青年教师获奖。
储百春老师的《木瓜恰恰恰》示范课,以其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技艺,将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上,储老师不仅注重传授歌曲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更巧妙地通过互动游戏和节奏练习,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储老师的示范准确生动,讲解清晰易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这堂示范课不仅展示了储老师卓越的教学能力,也让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真是一堂充满魅力和感染力的音乐课!
储百春老师的讲座紧扣新课程理念,以《木瓜恰恰恰》为例,清晰呈现情境化学习任务设计思路。从体验到创造层层递进,融合戏剧游戏与跨学科实践,既关注知识传授,更重视素养培育。针对教学难点提出分课时、差异化等策略,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为音乐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新思路。
姚丽雅: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墅区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长三角地区音乐学科专家、浙江省十大教育影响力人物、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担任中国教师研修网指导教师、全国一师一优课评委、浙派名师导师、浙江省教师高端项目导师等。先后承担十余项省市课题并获奖,七十余篇论文省级以上发表或获奖,并出版专著《新课程.新理念: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新常态课堂》《音乐新常态课堂课例研修》。指导优质课获全国赛课一等奖、指导部优课8节、指导多篇论文全国获奖。
姚丽雅老师的《桔梗谣》示范课,以她深厚的音乐素养和对朝鲜族文化的独到理解,将《桔梗谣》这首经典曲目演绎得韵味十足。在课堂上,姚老师不仅教授了歌曲的旋律和演唱技巧,更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带领学生们走进了朝鲜族的音乐世界,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姚老师的示范深情而细腻,讲解深入浅出,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对朝鲜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这堂示范课不仅展现了姚老师的教学才华,也激发了学生们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尊重,真是一堂充满文化韵味和教育意义的音乐课!
姚丽雅老师的讲座以“三重逻辑”为框架,系统构建核心素养落地的音乐课堂路径,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从学科本质、学情规律到课堂实施,层层递进解析层级建构策略,既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的具象化培育,又关注教学流程的科学衔接与动态生成。案例丰富、逻辑严密,为一线教师破解核心素养落地难题提供了清晰的行动图谱,彰显以美育人的教育智慧与创新思维。
陈运成:沈阳市小学音乐教研员,辽宁省兼职音乐教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辽宁省中小学教学名师,沈阳市首席教师,沈阳市陈运成名优工作室主持人。人民音乐出版社《唱游·音乐》义务教育教科书核心作者,配套教学用书、教学设计等核心编委。执教《东北好》一课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先后在”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全国首届音乐名师大讲堂”、”中国音乐教育大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中进行个人工作坊展示或现场执教,指导《哈里罗》《摇篮曲》荣获全国优秀课评比一等奖。
陈运成老师的《喜鹊钻篱笆》设计紧扣二年级学情,以“感知—学唱—文化体验”为主线,通过三角铁伴奏、图形谱声势、游戏化演唱等多元形式,让学生在轻快氛围中掌握演唱技巧。彝族文化融入自然贴切,烟盒乐器探索与火把节情境创设,既激发民族音乐兴趣,又落实“以乐传文化”的美育目标,课堂互动性强,尽显低段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与文化渗透力。
陈运成老师的讲座《聚焦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智慧》,从理论价值到教学策略层层剖析,兼具实操性与创新性。他结合低年级学情,通过节奏声势、情境化律动、多感官体验等多元方法,将抽象音乐要素转化为可感的身体语言,有效激活课堂互动。案例丰富且贴近教学实际,如分层设计律动游戏、融入民族音乐元素等,为解决低段音乐教学难点提供了清晰路径,彰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深耕课堂的专业积淀。
刘小菁:教育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教育培训研究培训中心培训专家;西南大学基础学科培训专家;主编《小学英语晨读100篇》五、六年级出版发行;应邀赴全国31个省市做讲座上示范课。曾赴新加坡、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学习交流。
这堂课目标明确,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展开。在“学习理解” 维度,教师巧妙借助看、听、说多种活动,助力学生轻松获取并梳理rice、soup、fruit、vegetables、meat 等食物词汇。在“应用实践” 环节,教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及练习,像单词接龙、抢答游戏等,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巩固所学核心词汇,并且带领学生跟唱歌谣,既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又强化了语言记忆。
主维山:国培特聘专家。国内著名小学英语教师及培训师。教学主张打造学生们喜欢的乐学课堂。先后美国两年的课堂教学和观察实践,精专学校教学环境打造、教师技能提升、学生学习方法三维一体的英语高效课堂。先后荣获全国第三届小学英语教师授课大赛一等奖;出版作品有《新标准小学英语同步练习》《新标准小学英语暑期作业》《乐学英语教学智慧》等。
这堂课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室的空间束缚,将学习场景拓展到广阔天地。教师巧妙地把知识融入到教室外的真实环境中,无论是校园的花园、图书馆,还是校外的博物馆、公园,都成为了生动的课堂。这堂示范课启示着我们,教育不应局限于一方小小的教室,丰富的世界都是我们的课堂。只要教师用心设计,就能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自由翱翔,收获知识与成长。
叶建军:“全国中小学英语名师”,“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能手”,资深牛津英语教师和教师培训师。教育部教学资源审定专家,国部项目特聘专家,具有丰富教学和培训经验,做过上百场国家级示范课和培训讲座,指导青年教师在课堂、科研等方面屡获全国、市、区奖。
课程伊始,教师便凭借生动的导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瞬间点燃课堂热情。在教学内容的铺陈上,对熊猫相关知识的挖掘细致入微,从熊猫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到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全方位的知识体系构建,让学生对熊猫这一珍稀物种有了深刻认知。教学方法更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播放高清的熊猫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熊猫的栖息地,亲眼目睹它们的一举一动;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熊猫的独特见解,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设计趣味问答环节,将知识巧妙融入其中,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王超:郑州经开区外国语小学校长。全国首届外语名教师,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荣获全国首届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第四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示范课《Old toys》,如同经历了一场精彩纷呈、意义非凡的教学旅程,令人由衷赞叹。这堂课在知识传授之外,还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从教学内容的精心编排,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还是对学生情感和能力的培养,都堪称完美。这堂课为广大教师树立了优秀典范,展现了如何将看似平凡的主题,演绎成一场充满魅力与深度的教学盛宴,值得我们反复学习与借鉴。
黄慧: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江阴实验学校副校长,国培特聘专家,无锡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无锡市名教师”,首批“锡教名家”培养对象,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专家库专家。多次应邀全国各地执教观摩课和专题报告。
教学中,黄老师将多样化的课后活动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类活动的趣味性,还巧妙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小组讨论环节组织有序,学生们热烈分享自己喜爱的课后活动,语言运用能力在互动中得以提升。
周亚文: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五一创新能手”省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市教育局颁发的“市教学名师”称号、“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全国外国语学校优秀教师”“区先进工作者”和”区先进教育者”。
周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从故事里汲取力量,领悟“我们能做到” 这一信念的重要性,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整堂课下来,学生们沉浸其中,收获满满,充分展现出周老师高超的教学技巧与深厚的教学功底,令人赞叹不已。
马东方:全国小学英语赛课一等奖,河南省小学英语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管城区杰出教师,管城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工作以来一直秉承爱的教育理念,参加省内,省外送教下乡活动近百次。编写了《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等多部教材,主持多项省,市级重点课题。
马老师开场就以极具感染力的讲述,迅速将学生带入这个经典故事的情境中,生动的语调与丰富的表情,让狐狸与老虎的形象跃然眼前。课堂上,马老师巧妙引导学生参与互动,鼓励大家模仿角色的语言和动作,深入理解角色性格。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里积极思考故事寓意,踊跃发言。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提升了英语听说能力,对故事蕴含的道理也有了深刻感悟,充分彰显出马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精心的教学设计,为故事类课程教学树立了优秀典范。
参与培训的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聆听、用心记录。在这短暂而充实的时光里,他们见证了小学音乐与英语教学在“未来”视域下的无限可能,感受到了创新与传承的碰撞与融合。老师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启迪,回到各自的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未来”教育的理念,为孩子们的“未来”梦想插上翅膀,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小学音乐与英语教育的美好未来!(刘花蓉)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