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

凤翔县三项民俗入选宝鸡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宝鸡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19个非遗项目入选,凤翔区申报的凤翔土布织染技艺、酒海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类)、竹园打铁花(民俗类)3个项目位列其中。

IMG_256

凤翔土布织染技艺历史悠久,宋元时期随着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纺车、弹弓、织布等工具,棉布逐渐取代了丝麻,成为民间人们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到了清末民初,凤翔不仅有布庄,家家户户也都纺纱织布,其土布织染技艺远近闻名,传承至今。

凤翔土布织染工艺精湛、风格淳朴、色彩艳丽。织染过程是先将棉花搓成捻子,经过纺线、拐线、浆线、蒸煮、打穗,再按照需要的花色进行经布,直到上机织成,最后将织成的布匹用棒槌细致捶打,使它更加平整绵柔。传统的凤翔土布分为白坯布和花色工艺土布,白坯布用途广泛,通过染色可做成衣料;花色工艺土布有条纹、格子等,大胆吸收传统艺术中的图案,丰富了手工花布的纹样,制作的土布床单、包袱、扇枕、衣料,形态多样,条理分明,质地厚实,美观大方,充满了乡土气息。

凤翔土布织染技艺属纯手工工艺,工序复杂,产品持久耐用,绿色环保,透气性能好,其产品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和实用价值。凤翔土布织染技艺2009年被列入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G_256

酒海制作始于唐宋,兴于明清,是流行于凤翔酿酒行业的一种血料储酒容器。大酒海用于白酒企业贮藏,小酒海用于家庭存放白酒之用。以“装酒滴酒不漏,装水挥失殆尽”而神奇于世。

亭子头酒海是用当地山坡上生长的无污染原生态荆条或兔耳梢纯手工精心编织。它采用“鼓”“空”“折”“曲”“弧”等传统技法,将编制好的酒海进行裱糊,然后再用白石灰、猪血等胶凝材料按一定比例复配,通过稻草调和碾磨制成黏性极强的天然膏状黏合剂,用猪鬃制成的专用刷子,将麻枸皮纸3至4张在纸案上刷在一起,再用特制竹刷,一层一层反复裱糊贴平。每个酒海需裱糊99层,每层裱糊完待其自然晾干后再糊第二层、第三层。最后用新榨菜籽油、槐花蜂蜡、鸡蛋清等天然有机食品材料进行表面涂抹挂蜡处理,使其平整光滑、密实无隙。随后将裱糊处理好的酒海移放到洁净干燥的地方,进行养护定型。

酒海制作技艺承载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见证着白酒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据研究发现,酒海装酒后会形成一层凝胶膜,一方面保证了酒不会渗漏出来,同时又保障了酒的呼吸,有排杂集纯作用,体现了极高的科学价值。酒海制作技艺2021年被列入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G_256

打铁花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竹园打铁花是清同治年间毕联知府在本地马澜滩修建关帝庙时,以打铁花庆祝新庙落成而举行的一种仪式活动,寓意祈福天下太平,物阜民康。从此,竹园人每年元宵节和马澜滩正月二十三庙会时,用民间传统的焰火表演打铁花来助兴,展示出竹园铁花独特的魅力。

竹园打铁花是在高大的树冠下放置条凳、板条、泥碗、锯末等工具,它采用最廉价的破碎铁铮经在碳水炉中加热融化后,由打花艺人倒入事先摆好的泥碗中,再用扫帚把柄猛力击打杠杆的另一端,泥碗中的铁水就能迅疾窜上十几米的高空,化作成惊涛骇浪般的瀑布,犹如一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场面,飞流直下,分外壮观。

竹园打铁花是一种具有极高艺术表现力的焰火活动,其历史悠久,表演气势磅礴,场面宏大。它包容了民俗文化、商贸习俗、民间工艺等内容,也是劳动人民翘首期盼美好生活与幸福的火花,它象征着国富民安、五谷丰登、万事大吉的喜庆局面。竹园打铁花2021年被列入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供稿:宝鸡市凤翔区文化馆)

责编:杜鹏飞

编辑:鄢雨晴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