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实践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凤翔区博物馆

日前,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人来到凤翔区展开了走访和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了凤翔地区的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先后走进凤翔区博物馆与周家大院,了解了当地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民俗文化。

IMG_256

凤翔是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荟萃,遍地藏珍。凤翔区博物馆位于凤翔区文化路西段,是集文物保护管理、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和陕西省免费开放单位。目前馆藏文物万余件,包括陶瓷器、玉石器、碑帖字画、青铜器等,上起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尤其以雍城遗址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文物为代表。

博物馆环境优美,质朴典雅,文物保护设施先进,展示手段新颖别致,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是历史文化名城凤翔的窗口。博物馆讲解员为团队成员们讲述了历代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了凤翔的发展历史。在此过程中,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认真倾听学习,积极提问,对馆藏的珍贵文物和凤翔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惊叹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IMG_256

参观完整个展馆后,团队成员们纷纷就自己的疑惑向讲解员提问。通过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对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发出感叹,也深感文物保护的不易,同时更加坚定了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随后实践团队参观了我区古建筑——周家大院,他们深入了解了大院前厅的结构陈设,他们讨论道:“大院建筑整体陈列分‘两版块,一大厅’。府城人家、通衢市井为两板块,反应市民世俗生活、市井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为一大厅,展示了西府地区民间非物质文化作品。”

团队进入大院内部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坐北朝南,现存中西两座相连的四合院子组成的传统关中民居。现存的中院设有主人居室、婚房、服饰等陈列,以及书房、闺房、私塾等场所展示陈列。婚房的布置可看得出周家重视婚姻、择偶重德,善于创造美满幸福生活;“闺房”是旧时女子居住的地方,团队的师生们遥想当年周家女子可能就在此处学女工、习礼仪;“私塾”属于旧时的“私学”,是大户人家设立的家塾,可以想到当时的大户人家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再向后走则通向后院,展示有马车、西府曲子演奏雕塑、石磨等。后院里还设有豆腐房,整齐的豆腐块摆放在案板上,展现当时磨豆腐的场景。豆腐房旁边是马房,马夫正在认真地给马钉掌。

IMG_256

在这仅存原有面积十分之一的古建筑里,足以显现周家昔日里富甲一方的生活以及良好的家风家训,不由让人忆起当年凤翔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周家大院留给后人的是这宝贵的古建筑以及值得探究的家族文化。

关于“周家”家世,在当时西府民间传有“凤翔周邓家,岐山郭宋家”,“周邓郭宋”是当年凤翔、岐山两地颇有名望的四大家族。据1988年版的《凤翔县志》记载:以商致富的凤翔县籍商户主要有县城的周家、邓家,王堡村的张三仲家、刘淡村的马长泰家。其中,周家历史最久,资本最雄厚,以经商药材为主,商号分设于汉中、广元、成都等地,是明清时期凤翔地区著名的名门望族,周家祖居地在凤翔的周家门前,县城内的这座大院是其家族在城内的府居宅院,因此叫“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原建筑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由东中西三座相连的四合院子组成,现存建筑面积为1239平方米,现仅存中、西两跨院落共15座建筑。

周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兴盛于清代中期,到民国初年,社会动荡,周家大院早已人去院空,被军阀郭坚、党玉琨占为司令部。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先后有县阶级馆、县人大、计生局、图书馆等单位在此办公。200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归县博物馆管理,积极争取经费对周宅实施抢救性保护,2013年5月维修工程主体竣工。维修后的周氏民居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一巨大的变化是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文物古建保护有力的佐证。

要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历史,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心重要作用。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魅力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洪匀)

责编:杜鹏飞

编辑:鄢雨晴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