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留坝县文化馆:“文化+”激活乡村振兴“密钥”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推进文化旅游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协同发展的具体行动,更是实现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力促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实、见效、成势,是留坝高质量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留坝县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风貌和资源禀赋,围绕秦岭文化、“张良”文化、栈道文化、农耕文化、“两汉”文化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和独特的生态优势,形成集村民、集体、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合力,建成了一批覆盖全域、贯穿四季、全产业融合的乡村文旅产品。

特色节会“享”品质

3月24日在马道东沟举办了“秦岭春光乡遇留坝”为主题的2023油菜花海节。4月18日,邀请了世界级非遗——西安鼓乐乐团赴留坝开展两场惠民演出。5月14日举办了“纪念谋圣张良弘扬传统文化”的祭祀张良诞辰盛大仪式,并每月开展一期张良书院讲读会。6月30日,在紫柏山隆重举办留坝第十六届紫柏山登山节暨栈道漂流节,同时开展了“同心庆七一·奋进新征程”登山比赛活动、栈道渔村音乐节、火烧店2023嗨king第四届帐篷音乐节等系列活动,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积极策划举办了舞龙舞狮民俗专场巡演活动。

民俗融合“展”风采

邀请国家二级编剧–-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编导张慕瑶来留指导、编排“秦岭之夜”大型歌舞剧,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协调各镇(办),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积极策划举办了舞龙舞狮民俗专场巡演活动。与上海华扬联众公司合作,结合留坝历史文化资源,创作随行杯、帆布包、砚台等40余种文创产品,在旅游各景点展示销售。

非遗赋能“优”活力

全面挖掘各类民间技艺人85人,开展了民歌、刺绣、剪纸等4场培训,打造了4个非遗手工坊。在县城老街落实了打洋芋糍粑、打草鞋、刺绣等非遗活态展示项目5个,并利用电子屏对省市级6个非遗项目进行循环播放,在展厅墙上制作并悬挂了全县45项非遗项目。在张良庙售票大厅建成非遗展厅,展出我县的省、市和县级部分非遗物品,提升了游客对我县非遗项目的知晓度。

产业兴旺“育”文化

围绕中国传统村落,深挖文化、创新发展实施文化赋能。深化“四个100”工程,打造展现秦岭原乡文化的十大民宿集群,成功推出以“田园观光”为主题的云溪·阿凌客栈,以“读书”为主题的留坝书房,以“时代文化记忆”为主题的走读秦岭,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山坡上文创集群,以“原乡生活体验”为主题的楼房沟,以“公路文化”为主题的道班宿,以“艺术+读书”为主题的秦岭·宿集,以“帐篷露营”为主题的月亮河谷,以“自然休闲”为主题的花筑云山阅等多种形态的民俗文化产品体系。

和美乡村“增”特色

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以镇村为单位,以农户为主体,8个镇(街道)的13个村在充分保护传统建筑、历史文化村落、乡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坚持“一村一景、一户一品”定位,打造出了一批既有“颜值”又有“内容”的和美乡村,基本形成融合推进文化产业全域发展的产业态势。

目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实现带动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占农村劳动能力的58%,文化旅游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5%。我县将坚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理念,发挥文化产业特派员作用,在坚守“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和旅游“一业突破”发展道路不动摇的同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山地农耕文化,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统筹农文旅资源要素,助力实现留坝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走出一条具有留坝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