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汉阴县双乳镇:手工棕扇编织幸福生活

“一张小板凳,一把棕扇,这是回忆里的夏天”。以前空调还不普及的时候,一手拿着小板凳,一手拿着棕扇,到了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邻里乡亲聚在一起在院落里纳凉拉家常,享受棕扇带来的清凉,这是汉阴县双乳镇夏日最常见的画面。

ad939b470eb9d38619aa45e7dd09f73

家住汉阴县双乳镇南窑村村委会旁边的60岁老人王长娣,从84年嫁到南窑村就跟村民学习编棕扇,从事棕扇编织手艺近30年,编织棕扇是手工活,以前凭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老小。但随着电风扇、空调等智能电器的普及,棕扇前些年一度滞销。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趋向绿色自然,传统文化和淳朴工艺也重新引起了大家关注,这恰好给农村一些无人问津的手艺带来了振兴的机会,王奶奶的棕扇又迎来热销了,也通过棕扇编织实现了致富脱贫。

据悉,手编棕叶扇子是陕南地区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手编棕叶扇子取材于本地棕树,有很丰富的材料资源,扇子有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美观大方、便于携带、经久耐用等优点,被当地老百姓世代流传至今,双乳镇南窑村一直延续手工编织棕扇的传统,每家每户但凡家里有稍微年长的老人都会编织棕扇,棕扇在南窑村民心中不仅仅是消暑祛热的清凉单品,更是每一个技艺人的匠心之品。

微信图片_20230906141357

“制作一把棕扇很简单,需要的器具有砍刀、剪刀、编织板、锥子、刮刀、锤子等小器具,但实际要经过很多的步骤,程序还是挺复杂的,按起头、编芯、回头、锁边、整理、编手柄等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制作,起码要花一小时才能完成。”73岁的村民邹宗孝说道,编织棕扇是一门手工活,也是一门手艺活,要时刻猫着腰,双脚踩在干棕叶上,手指翻飞,力度要掌握均匀,不然编出来就会参差不齐,还没用劲儿就变形了,基本上都是乘农闲时节、茶余饭后才开始制作,一天大概能编5-6把。

作为当地的优秀制扇人,谈到如何辨别棕扇好坏时,邹宗孝身子骨挺了起来,津津乐道地介绍道,一把好的蒲扇要从粽叶挑选开始,市场上买的棕叶软硬不一致,买回来必须要进行分类,哪些地方用硬叶子用软叶子都是有讲究的,编的时候经纬交错,手脚并用,脚要踩实,手劲要均匀,手把的部门用的竹签要高温定型,编好后还要用石头压一压,这样编制出的扇子才能密实、均匀,摸起来有质感,扇形如桃,边缘规整有序,快速拂过扇面也不刮手,一把好的棕扇如果不是人为原因损坏的话,能用十年以上。

一分价钱一分货,在交谈中,他继续说道,编织棕扇从每年的三月份开始到入秋时候结束,也不用愁卖,专门有人上门收购,还有人提前打电话订购,棕扇大小根据客户需求来定,小的批发价13元/把,大的15元/把,每年大概能编三百来把,卖不完也没关系,剩下的放置干燥的地方进行封存,来年还是完好无损,没有任何发臭发霉的味道。利用闲暇之余编织棕扇,既可以打发时间,还能为家里增加经济收入,维持日常开销,同时编织棕叶扇动动手,动动眼,动动脑,还能防止老年痴呆症,疏通心脑血管,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他也表示深深的担忧,现在年轻人都出去了,村里只剩下我们这些老人,这一门传承的手艺是否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还需要地方上的政府重视。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传承这门手艺,让快要被遗忘的非遗产品重放光彩。

微信图片_20230906141359_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的优质资源,旅游是传播非遗的重要渠道。镇党委书记柳杨表示,手编棕叶扇子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进一步促进非遗手工制作产品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依托千亩荷塘廉洁教育文化基地,以“非遗+文创”为模式,支持利用非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开展研学旅游活动,推动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同时我们也将积极与县人社局对接,适时开展棕叶扇编织技能培训班,提高棕扇产品工艺水平,以实际行动帮助更多群众尤其是广大妇女同胞们从事扇编产业,实现勤劳双手增收致富的愿望,将手工编织棕扇这一非遗传承技艺继承好、发扬好。(张均)

责编:朱刚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