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山阳县法官镇:春华秋实结硕果 砥砺前行谱新篇

今年以来,山阳县法官镇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要求,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法官镇先后荣获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法官庙村坚持农旅融合、共建和美乡村》入选第二批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IMG_256

“三项机制”严守防返贫致贫底线

时刻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织密监测预警网,消除风险,落实政策,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为群众谋幸福。健全监测帮扶机制,消除风险隐患。建立健全“人盯人”+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持“周排查、月研判”,用好防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及时核查反馈农户申报问题工单,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杜绝“三类人员”体外循环。完成对全镇134个网格4641户15174人的六轮遍访排查,切实消除风险隐患,精准制定落实帮扶措施,“一对一”落实监测户重点帮扶,“一对多”落实一般脱贫户联系帮扶,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全镇75户重点监测户和1226户一般脱贫户帮扶责任到人,排查帮扶常态化。2023年全年,全镇新纳入监测对象4户22人,通过评估消除风险57户,风险消除率76%,未发生返贫致贫问题。

落实保障机制,改善民生福祉。“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落实有力,送教上门和教育资助精准实施,无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学生,全年发放各类教育资助792人次30.86万元,教育资助覆盖全面;低收入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生活补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合计发放1574人571.09万元,临时救助累计发放496户1745人,应救应助对象全覆盖;改造土坯房210户,危房改造19户,搬迁小区屋顶防水4000多平方,新修蓄水池3个,更换管道5000米,清理维护供水设施16处。

创新帮扶机制,凸显帮扶成效。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片、网格员包户”的三包模式,严格驻村工作队管理,“四支队伍”对4598户农户包抓全覆盖,开展驻村帮扶培训12次、驻村联席会议12次,印发巩固衔接《政策汇编》、《村情一口清》等,全力助推帮扶工作提质增效。持续发挥宁商协作作用,积极对接南京市六合区,不断增强互动交流,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村集体实体经济,“四方结对”得到深化,年度帮扶资金累计投入200多万元,销售消费帮扶农副产品600多万元。

IMG_256

“三个聚焦”开启增收发展新格局

锚定增收和发展两大目标,抓好产业、人才、组织三个关键,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全力促进持续增收。聚焦产业发展,推动富民强村。探索实施“党支部+三变改革+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发展合作社12个,培育家庭农场26个,开发高山有机茶、红薯粉条等特色农产品8个,盘活闲置农房,打造4个高端民宿集群,开办3家农家乐,建成农家客栈23家,“山下油菜山上茶”,建成500亩油稻轮作示范基地和2个薯类示范基地,发展清水小龙虾300亩,茶叶面积4.5万亩,年产茶叶300吨,带动茶农户均增收8000元,建成6条农副产品生产线,延伸产业链,红薯粉条、富硒大米、九眼莲、小磨香油等绿色产品远近闻名。产业帮扶力度再加大,全镇发放产业到户奖补资金1133户51万元、联农带农奖补资金24万元,落实小额信贷426户1856万元,兑现小额信贷贴息43.5万元,累计带动2100户5600人持续增收,6个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达230万元。

聚焦人才培育,强化发展动能。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立足原乡实际,在鼓励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增收的同时,实施“归雁计划”,吸纳本土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促就业,大力培育本土特色产业人才,挖掘新型职业农民,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先后开展农业技术类培训5场次,巩固衔接领域专项培训12场次,选派3名村干部参加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乡村CEO”培训,组织6个村社干部到南京市六合区、十堰市郧阳区学习,借鉴优秀经验,依托山阳县鑫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汇聚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围绕粮食加工、设施农业、防疫防火等内容培育出一批致富带头人及种植养殖能手,我镇4名高级职业农民在全市丰收节获颁证书。

聚焦组织建设,筑牢基层堡垒。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得到修缮,阵地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举办青年干部晚自习17期,巩固衔接领域专业知识水平测试2次,选派15名干部到南京学习,开阔思路,提升综合能力。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组织支部书记擂台大比武6次,在学习交流中开阔眼界,在比学赶超中凝聚共识,在干事创业中创造未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法官庙村“1+4”党建工作法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效做法入选全国村典型案例,收录于中国干部网络学院。

IMG_256

“三个到位”建设和美乡村

围绕乡风文明、干净创建和基层治理三个重点,全面提升乡村软硬件,发挥原乡田园优势,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文化宣传到位,精神文明树新风。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先后建成水杂果科管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广播站、妇女儿童之家等6处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进入平常百姓家。创新开发“365志愿微服务”平台,注册志愿者1200人,组建10支特色志愿者服务队,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次,服务群众1万人次。深入推进乡风文明,落实移风易俗“1423”专项行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表彰活动,评选表彰“好儿媳”“好公婆”和“文明家庭”83人,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演出,在全镇营造崇尚美德的社会新风尚。法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被评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姚湾社区和法官庙村先后被省委、县委评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生态优化到位,原乡田园亮底色。围绕“秦岭山水乡村”和“干净法官”创建工作,采取“五包”模式,落实“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常态化推行周观摩、周销号制度,压实各方责任,累计清理河道9条58.8公里,清理庭院1630户,。拆除乱搭乱建85处、残垣断壁16处,实现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让乡村有“颜”、更有“值”。大寺庙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治理效能到位,乡村宜居更和谐。成立民事调解委员会,建成村民说事厅,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返乡企业家”“农村乡贤”“致富能手”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聘请老干部、老党员和热心群众,成立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乡贤带动作用,负责督促相关制度落实。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大小事”40余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18场次,开展村级“院落会”等活动15场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78件。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在重点区域均安装高清摄像头,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治安防控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打造“五治融合”治理品牌。

九万里风鹏正举,干事创业正当时。2024年,山阳县法官镇将在省市县正确领导下,抓住历史机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盯重点抓推进,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上下功夫,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走深走实。(司维学)

责编:刘萌

编辑:鄢雨晴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