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陕西帮扶团佳县执行团的指导帮助下,佳县方塌镇圪崂湾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积极探索“党建+”模式,通过企业助力、人才带动、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走出一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百姓持续增收的新路子。2023年该村集体收入达近240万元。
“党建+地企协作”,集体经济收益“创新高”。
深入推进村企共建共治,利用长庆采气二厂佳县天然气处理站在本村的便利条件,村集体组织承包简单的工程项目,由村集体牵头组建“施工队”,负责统筹项目技术、机械设备、建设物资,组织项目施工。充分利用施工队员是本村或周边群众、熟悉村情、善于调解矛盾纠纷的优势,有效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纠纷问题。村集体从项目结算利润中获取收益,2023年通过实施护坡、标准化井场、生活提升等项目,为村集体增收220万元。本村及周边群众60人务工,人均务工收入2.5万元。并出租给长庆采气二厂佳县天然气处理站集体土地124亩,每年每亩400元,共20年,收益99.2万元。
“党建+科技赋能”,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立足资源禀赋,该村“两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率先引进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技术。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渗水、保墒作用,能有效缓解佳县丘陵山区干旱少雨的问题。借助政府的托管服务及种子补贴政策,积极引导村民种植,全村共种植渗水地膜谷子、高粱和玉米2000余亩。并积极协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国家级星创天地佳县方塌镇瑞兴种羊场支持圪崂湾村开展绒山羊“两年三胎”高效繁育技术试验养殖,良好的技术保障体系和经济效益使得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全村现共有养殖户36家,羊子1000多只。村集体通过羊场出租,增收2万元。
特色产业“后劲十足”
与中国林科院林科所、河北农业大学合作,积极承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榛子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新产品创制”课题示范,建设30亩平欧杂种榛优良品种栽培示范园,形成可复制的半干旱栽培区榛子种植的“佳县”模式。
加快打造优质葡萄智慧产业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振超教授团队指导下,圪崂湾村集体与杨凌凌宇现代农业研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乡贤垫付启动资金200万元,对原有近百亩连栋薄膜大棚进行全面改造,打造以阳光玫瑰为主体,以黑皇、妮娜皇后、浪漫红颜等为配套的种植体系,大棚内部安装环境传感器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环境数据实时采集,全面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规范开展土地平整、种苗选购、株行距、施肥、温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栽植流程,集中优势资源建设近100亩阳光玫瑰种植园区。
推进高标准智慧日光温室建设。圪崂湾村与吴忠旭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用主动蓄热模块化土墙技术,新建10座高标准智慧日光温室,占地30亩。计划栽种草莓、小番茄、蓝莓等时令蔬果品种,建设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安装智慧化设备,实现园区智能化控制,打造生态采摘农业示范基地。
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展设施蔬菜轻简化高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建成2亩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省工、节水、省肥、产量高、无污染等特点,有效提升设施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种植矮化果树60亩,由县农业局提供技术指导,由村里统一雇佣工人进行管理,县农业局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统一灌溉、修剪、施肥、喷药,预计3年后挂果,年收入可达18万元。
“党建+生态旅游”,村庄旧貌“换新颜”。
圪崂湾村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通过乡贤投资、村民自筹、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各类资源、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圪崂湾自然村整村搬迁,每户一个院落,实现了通电、通上下水、通气、通讯,特别是天然气的开通,让农村群众也跟城市一样,用清洁能源取暖、做饭、洗澡,提高了生活品质。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配套建成了村文化活动室;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广场,硬化场地500平米,安装健身器材4套;2022年争取资金对圪崂湾村至339国道10.8公里的路面进行了提升改造,路面由原来的3.5米改为6.5米,村组道路硬化率100%,更加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同时,交通要道和村组道路实施绿化全覆盖,安装路灯95盏,修建公共厕所3座,购买垃圾清运箱5个,聘用保洁员3名,每天清扫村内卫生,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基础设施功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荣获“榆林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圪崂湾村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观光农业等优势资源,致力于打造乡村休闲游,发展乡村经济,为广大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风土风情,成功与榆林市青少年宫、北京锤实文化等教育机构达成协议,2022-2023年举办2期夏令营活动,120余名北京、榆林的青少年在圪崂湾村进行青少年研学、实地写生、拓展训练、民俗体验、农产品认养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供稿:佳县方塌镇 张娜)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