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多举措推进“吨粮镇”建设

4月19日,渭南市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推进会暨小麦“一喷三防”现场会在官道镇苏武村召开。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任步学,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翟军海,国家统计局渭南调查队副队长马西友,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陈飞、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许伟峰应邀出席会议。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分管负责同志,农机农技植保主要负责同志,吨粮镇、吨粮村所在镇主要负责同志、部分社会服务化组织、种植大户、种粮农户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会议。

IMG_256

会上,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党委书记潘荔博向与会同志介绍了官道镇“吨粮镇”建设的四种模式,现场观摩了植保无人机、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化演示。

IMG_256

今年以来,官道镇严格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中省市区关于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安排,以创建“吨粮镇”为抓手,采用“党组织+产业联盟(新型经营主体、农村经济合作社)+农户、党组织+集体经济合作社+大户、党组织+托管企业+粮田、党组织+集体经济合作社+散户”联农带农模式,扎实推进“吨粮镇”建设。

 

“党组织+产业联盟(新型经营主体、农村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该镇党委政府主要发挥牵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作用;产业联盟主要职能是组织实施、规模化经营、良种、良方、良机示范推广落实;农户被紧紧吸附在新型经营主体周边参照落实良种、良方、良机到田间。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设施建设项目完善镇域农田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持续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同时,与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力打造“官道镇粮食生产综合服务基地”项目,全域打造粮食种植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增加粮食附加值的同时可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带动群众增收,提高种粮效益。

“党组织+集体经济合作社+大户”模式,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各行政村党组织牵头,以种粮大户为主体,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对有土地流转意向的村民进行统计,评定不同田块流转价格,经村民和种粮大户双方同意后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倡导土地资源整合,实现“小田变大田”。种粮大户开展适度规模化种植,示范带动一般农户有序流转土地。粮食规模化经营达1.5万亩以上,亩均增产100-200斤。“党组织+托管企业+粮田” 模式,扩大规模效应。由各行政村党组织牵头,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对村民有意愿将土地交由第三方社会化服务公司进行全托管或半托管的进行统计,并根据村民意愿,核定托管价格后签订协议,第三方社会化服务公司提供除浇水和收割以外的田间管理服务。 IMG_256

“党组织+集体经济合作社+散户”,让散户抱团发展。各行政村党组织牵头,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作用,对接农资生产厂家,组织优质廉价的农资进村入户。依托市区两级农技专家力量,打造农技专家高产示范片3000亩,示范带领散户使用新技术。持续开展“农技夜校”服务,指导散户种好每一茬粮食,扎实落实好小麦“一喷三防”和玉米“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加大小麦宽幅沟播“3335”玉米增密度“5335”专用机械等先进农机县的引进推广力度,实现了2.9万亩散户大面积单产提升目标。
IMG_256 下一步,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将以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吨粮镇”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强化与农技部门的对接,紧盯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抓好小麦“一喷三防”、夏收夏种、玉米“一喷多促”、病虫防控、秋收秋播等重点节点,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不断提升单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让“粮袋子”成为村民致富的“钱袋子”。(供稿: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