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春耕农忙季节,在平利县广佛镇的田间地头、山间茶垄,总能看到一群“红马甲”忙碌的身影,他们打田坎、筑堰渠、育秧苗、开农机,吹响了春耕生产集结号……
聚焦产业承接以工代赈项目
“春耕不等人,农时贵如金”。今春,在塘坊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一群“红马甲”正忙着平整田坎、修边坡、清理石块等,各类大型机械来回穿梭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产业用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广佛镇积极探索创新,以政府主导、村集体经济与民间经济合资的方式,在全镇13个村(社区)利用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投入,成立了乡村建设服务公司。
大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小至水田堰渠修复,乡村建设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整合全镇各类劳动力,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原则,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参与建设,确保公司有活干、群众有钱挣。
截至目前,公司相继承接小型农田水利管护、护田堤修筑、高标准农田建设、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个,带动930余人参与施工,累计发放工资289余万元。
特色产业“一站式”托管服务
进入“明前茶”采摘高峰期,香河村“沃源美”创新农业茶种植基地里,几十名“红马甲”正干得热火朝天,她们肩挎竹篓穿梭于茶垄间,手指熟练地摘下一片片嫩芽,不一会儿竹篓底部已铺满一层鲜嫩的绿茶。
“这些‘红马甲’都是乡村建设公司组织的采茶工人,他们大多都是基地周围的村民,现在由公司统一培训后上岗,采茶技术娴熟,效率很高。”基地负责人介绍道,“不光是茶叶采摘,茶苗栽植、基地管护、茶叶加工及运输等环节都有公司为我们提供‘一站式’托管服务。今年是我们合作的第二年,和以往在散户手中收茶相比,今年茶产品更优质,产量也增长了,去年虽支付服务费56万元,产值却能同比增加122万元。”
据了解,该公司还聘请了高校教授和退休专家组成了专家团队,同时整合全镇各类劳动力资源组成了产业服务队,为包括茶叶、绞股蓝、烤烟等多种特色产业在内的企业和大户,提供种、管、采、制、销为一体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全托管服务,将农业社会化服务链条向产前产后延伸,提高了生产效能。
代耕代收端牢粮食“饭碗”
走进广佛镇铁炉村的东台山,在成片的田地里,只见一名“红马甲”正驾驶着犁地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鸣声,一排排黄泥土在其身后翻起,松软、平整的土地呈现在面前。
看着这农机点缀在田野间的和谐画面,铁炉村支部书记刘惠感概道:“谁能想到,一个月以前,这里还是一块因交通不便、招工困难、没有大户愿意承包的撂荒地。我们跟乡村建设公司合作,达成了代耕代种协议,这块地才得以顺利地耕种出来。”
据悉,广佛镇乡村建设服务公司与平利县农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以来,目前拥有农机具200余台、植保无人机1台,农机服务队服务范围覆盖全镇13个村(社区),对2100亩水稻、3200亩大豆玉米、2200亩油菜、1700亩马铃薯,实行机械化代耕代种、代管代收,通过集约经营,实现“外出务工地不荒、人不回家粮归仓”,有效防止了耕地非粮化和土地撂荒现象发生。(柳从民)
责编:刘朋涛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