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洛南县保安镇:非遗文化从“进社区”到“在社区”

“这些草编产品无污染、环保又健康,还美观大方、轻巧耐用,你们看这提篮、帽子、花瓶、茶几拖鞋和坐垫,一个个多精致。”洛南县保安镇手工非遗街区巧手草编馆内,游客们一边拍照,一边对管内的工艺品称赞不绝。

“成熟的玉米和小麦收回来后,褪下的包皮和废弃的秸秆整理晾晒后归置在一起,先把这些草浸湿,玉米叶撕成1厘米左右的条,秸秆扎成1厘米左右的束,玉米条绕着秸秆缠就行咧。”甘女士一边向游客介绍,一边也不耽误手里的活儿。

IMG_257

草编馆的建成给予了周边村镇的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留守在家的妇女重新就业的机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走进农耕生活美学馆,只见雕刻桃木的能人王天才老人正坐在手把刀木镟床前,认真的加工手中的桃木原件。不一会,一件工艺品就被打磨得油亮光滑,很是精致。几年来,凭着对雕刻桃木的热爱,他的技艺越来越纯熟,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县内、外地的人慕名而来找他定制桃木葫芦和棒槌。

“这里环境好,温度适宜,真是避暑度假的不二去处!来来来,咱们多拍些视频,好好宣传,这地方可不能错过。”“短短一条街上,就能吃到这么多本地特色美食,此行不虚!”来自丹凤的游客李先生,利用周末带家人来游玩,来之前就做了攻略。

IMG_259

多姿多彩的小镇风情,丰富绚烂的民俗文化,缤纷奇妙的非遗元素,跨越时光的风味美食……众多非遗项目与特色美食荟萃交织,不断搅动着游客的味蕾和视觉。

“手工非遗街区”是一座设在保安人“家门口”的非遗博物馆。步入其中,不仅可以观赏非遗展品、收获非遗体验,还可以和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互动交流,深入了解非遗和历史文化。“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非遗主题街区,向社会宣传、推广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让村民游客都能增进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仓圣社区党支部书记介绍说。

IMG_260

今年以来,洛南县保安镇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打造仓圣社区手工非遗一条街,以“党建+非遗+产业”模式,让非遗文化融入居民生活。目前,手工非遗一条街已展出17类非遗名录店铺,包括草编制作技艺、手工挂面制作技艺、麦秆画、木雕、洋芋糍粑制作技艺、民间木偶、桃木葫芦制作技艺等,让居民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非遗为街区注入新活力,用街区为非遗创造活化生态。为了让非遗与旅游更好地融合,下一步,我们将考虑在手工非遗街区开设一些非遗小课堂、非遗小剧场,针对游客打造各式各样的非遗研学产品,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普及非遗知识。同时,对非遗手工艺商铺的选品进行优化和调整,让这个常态化的街区具有更高的品质,从而吸引更多的市民、游客。”保安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齐彦昭)

责编:刘涛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