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陈仓区东关街道:“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看秸秆如何变废为宝

近日,陈仓区东关街道的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农民朋友们将收割后的玉米秸秆捡拾至主干路边,由专业操作人员送入粉碎机进料口,瞬间变成碎屑并打包成捆。随后,这些“绿色小方块”被统一运送到附近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过晾晒、发酵等工序变成安全无添加的饲料和肥料。

IMG_256

“这些秸秆有大用处,加工成动物的饲料后,不仅营养价值高,还能有效预防疾病。”东关街道飞飞养殖场的负责人介绍说。

“我们蔬菜产业园为了提升果蔬口感,坚持使用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除了配方肥,油渣和秸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肥料源”东关街道太公庙村绿康蔬菜产业园的技术员介绍说。

IMG_257

东关街道地处陈仓区川塬地带,有耕地14684.3亩,年种植小麦13500余亩,玉米12480余亩。开展秸秆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解决村庄清洁过程中的秸秆堆积顽疾,也可以避免燃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更满足了养殖场的饲料需求,种植基地的肥料需求,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真正实现了“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小秸秆,蕴藏大能量。下一步,陈仓区东关街道将持续有效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打造“秸秆无害化”种养循环示范亮点,形成“种植—秸秆—养殖—粪肥—种植”生态循环体系,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实施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供稿:陈仓区东关街道)

责编:杨拴明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