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南的绿水青山间,佛坪县袁家庄街道王家湾村正经历着一场精彩的蜕变。近两年袁家庄街道牢牢抓住苏陕协作契机,与南通崇川区建立起紧密深入的交流合作机制,将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的核心引擎,全力推动对口协作向纵深发展。先后实施木工研学工坊、农业产业升级等项目4个,投入资金210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民宿、乡村酒店13家、小餐饮、小零售23家,村集体增加固定资产210万元,带动69户建档立卡户累计增收30万元,“秦岭王家湾”这一品牌也在市场的浪潮中逐渐崭露头角,声名远扬。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
2023年苏陕协作项目“王家湾木工学堂”开工建设,当年年底,戴朝禧在袁家庄街道和苏陕协作资金的支持下,以该项目为依托,开办了曲尺坊木工学堂,2023年获评“天汉工匠”“全市最美系列人物”荣誉,2024年获评“陕西好人榜”。2024年“佛坪县曲尺坊木工学堂”正式命名为榫卯非遗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也成为佛坪县的重要研学点之一。王家湾村在苏陕资金的支持下,编制《佛坪县王家湾村旅游发展规划》,围绕研学、农业科普、采摘互动、亲子休闲、民宿度假,不断补齐农文旅发展“短板”。同时,不断引进视频达人、返乡青年、技术牛人、研学讲解人才15人,着力打造全方位人才发展平台,秉持“农文旅融合”的先进理念,向着创建 3A、4A 级旅游景区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
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迎来新突破
农文旅的蓬勃发展,开启了王家湾村百业兴旺的繁荣之门。王家湾村围绕文化旅游、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先后通过苏陕协作机制投入帮扶资金180万元,招引特色餐饮、旅游运营及相关产业配套。2023年以来,实施苏陕协作项目和涉农整合项目11个,累计发展“七彩草莓”、稻鱼、百合花海、车厘子采摘体验园等300余亩农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
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协调共享单车进村;新建网红景观、打卡广场等旅游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基础;新增虎头熊猫、爱心气球等特色微景观,融入萤火虫科普探秘、DIY 萤火虫生态瓶等农文旅融合项目。
打通金融服务堵点,持续加强农户、中小文旅企业与金融部门、担保机构的沟通和联系,累计投放贷款9笔,共计360万元,撬动民间资本1500万元,其中,民宿农家乐社会资本参与投资930万元,进一步解决了王家湾旅游配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引导企业采购、举办特色活动,不断拓展“农文旅”发展渠道,随着旅游人气、研学项目不断增加,全村营业民宿达到13家300余张床位,2024年夏日平均入住率均超过70%,带动群众劳务收入增加150万元以上,带动脱贫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真正实现了旅游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双赢局面,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源泉。
静觅“小山村”,活力“大景区”的蜕变
借力苏陕交流资金,支持特色文旅“观光园”打造。新建榫卯研学工坊、9D环幕飞行影院、萤火虫观赏基地等一系列研学、游玩网红打卡点,做优精品旅游路线,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组合,提升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借力苏陕交流技术,加快特色产业“示范园”升级。组建村集体合资公司,深挖村集体沉睡资金、资源,围绕本地特色农产品产销,引进“七彩草莓”、果蔬采摘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土电商品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产业发展为农文旅融合提供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借力苏陕交流发展理念,推动特色文化“体验园”塑造。以本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通过精心筹备各类文化活动,如啤酒音乐季活动、疱汤宴活动、精品研学路线等,将文化体验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场景;为当地脱贫户、木工爱好者提供就业岗位;为非遗技艺走进百姓生活,促进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袁家庄街道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借力苏陕交流的企业运营经验、开展系主题活动。依托“袁”字品牌系列特色活动,“袁”来友你・相聚王家湾草地啤酒音乐季活动,在首届基础上创新升级,延长活动时间至一个月,涵盖摇滚电音、流行舞蹈、DJ秀等精彩演出,以及“王家湾”乡村旅游推荐官——首届青少年才艺大赛等。成功打造集休闲避暑、露营民宿体验、美食品鉴、亲子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主题活动,吸引大量游客。2023年、2024年有“袁”相聚王家湾首届草地啤酒音乐节,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周溦溦)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