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宁强县阳平关镇人大把“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作为贯穿人大工作的主线,紧紧围绕镇党委工作部署,结合人大工作特点,着力抓好代表履职培训,促进代表履职和素能双提升,以实际行动促进乡村振兴。
全镇1个代表中心联络站和7个村级代表联络站对标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聚焦特色产业、社会治理、重点项目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关键领域,积极发挥群众“连心桥”作用,不断拓展工作思路。镇人大组织辖区各级代表集中参加辣椒种植、天麻育种等产业技术培训会2期,组织代表前往甘肃康县就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进行现场观摩和座谈交流,组织代表在张家河村开展首届枇杷节宣传,助力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代表履职水平。镇人大主席团先后举办培训班3期,组织视察活动6次。
为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镇政府先后出台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办法、项目实施办法,镇人大出台项目监督办法,印发《关于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将整个票决制工作流程分为项目征集、项目初定、项目审议、项目票决、项目实施、项目监督、项目评估七个环节,确保票决制工作科学规范。在镇人代会召开前,将民生实事项目材料以书面形式送交代表,为代表高质量审议票决作好准备;在人代会期间,政府负责人在全体会议上对候选项目的规划和资金安排等情况作出说明;在全体会议上,严格依法按程序开展项目票决,票决结果当场宣布,并向社会公开;在人代会结束后,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积极组织各级代表参加民生项目监督,按照就近就便及专业特长等原则,做到项目件件有监督、代表人人有任务。对报告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通报,重点关注已建成民生实事项目的运行、管理、维护情况,并将结果向社会通报,真正让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发挥持久作用。目前,镇人大主席团票决的5个民生实事项目已完工3个,剩余2个正在推进。
镇人大始终将代表建议办理作为推动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去年县十八届三次人代会上,阳平关辖区县人大代表提出代表建议10件。镇人大积极和县级承办部门沟通对接,组织人大代表召开座谈会、现场会,及时跟踪督办。
该镇人大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工作新模式,突出“人大代表+人居环境整治”,当好“实干家”。组织县镇人大代表深入所在选区,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传,带头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融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当中,定期与党员群众集中清理生活垃圾,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全镇各级人大代表累计走访群众700余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余份,清理杂物垃圾20余吨,整治道路沿线乱堆乱放60余处,清理小广告70余处。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嘉陵江大桥、赖马沟便桥、韩家河堤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保障工作,深入群众家中,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阳平关镇各级人大代表坚持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镇人大建立“人大代表+网格化”工作机制,将县镇人大代表下沉全镇各个网格,充分发挥代表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在矛盾排查化解、社会民生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调解在基层。2024年7月24日,接到县委、县政府关于嘉陵江洪水应急响应后,镇人大迅速组织全镇人大代表下沉八个战区,充分发挥代表来自基层、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联合各村(居)网格员,借助网格排查,深入村组上门对群众进行防汛防灾安全教育,协助镇村干部对全镇范围所有可能受洪水威胁的群众迅速组织撤离转移。洪峰过境后,县镇人大代表又迅速投入到阳平关社区老街、小鱼山段、宁二中、回民沟韩家河段清淤工作,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协助群众开展生产生活自救,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来源:汉中人大)
责编:刘朋涛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