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镇坪县以“林长制”工作为抓手,立足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陕西省山林经济示范县,聚焦责任落实、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创新机制、强化举措,持续提升林业治理效能,奋力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高位推动,构建林长制责任体系“全覆盖”
坚持党政同责、全域统筹,构建“林长+森林警长+督察长+护林员+科技员+森林特派员”的“三长三员”协作机制,设立县级林长 14名、镇级林长 64 名、村级林长58名,划定管护网格10个,配备专职护林员465余名,落实领导包片责任制,通过签订责任书,细化考核指标、定期督导检查,实现森林资源管护“一山一坡有人管、一树一木有人护”,并开创陕、渝、鄂邻县构建森林联防协作机制,联合开展森林防火、跨区域执法协作和种质资源普查,推动本县各级林长履职尽责,确保责任到人、到山头地块,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林业资源保护网络。
精准施策,打好生态保护修复“组合拳”
以林长制为牵引,统筹推进森林资源管护和生态修复工程。严守生态红线,开展“森林督查”“绿盾行动”等专项执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2024年累计查处涉林案件7起,恢复林地面积13222平方米。实施退化林修复、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完成义务植树10万株、造林任务4.5万亩,通过以工代振方式完成森林抚育项目2万亩。强化古树名木多样性保护,对全县198株古树名木实施了一次全面补充调查,新增古树27株,完成竹叶村、水晶坪村古树修复2株,施救放归野生动物4只,完成森林督查107个图斑的调查核实,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显著。同时,为缓解资源保护与群众利益相冲突,县农业林业和水利局筹集资金20万元购买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最大限度平衡资源保护与群众利益。
科技赋能,织密智慧林业“防护网”
创新“林长制+数字化”管理模式,建成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护、地面监测等手段,实现森林火情、病虫害、盗伐行为的实时预警和快速处置。购置安装智能语音报警机40余台,推广“智慧巡林”APP,护林员巡护轨迹实时上传,问题处置效率提升60%。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林业资源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推动林业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
融合发展,激活绿色经济“新动能”
镇坪县坚持生态惠民、产业富民,深入开展“守绿、护绿、增绿、用绿、活绿”五大行动协同发展路径。发展林下经济,培育中药材、食用菌、中蜂等特色产业,新建县级林业园区3个,培育市级林业园区2个、市级航母园区1个,争创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林下经济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建成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5个,带动农户年均增收千元以上。推进生态旅游,依托“天然氧吧”“自然国心”地域品牌,打造巴山秘境、飞渡峡、巴山硒院等森林康养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深化碳汇交易试点,完成森林碳汇储量评估,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不断拓宽。
全民参与,共绘生态文明“同心圆”
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营造全民护林浓厚氛围。开展“林长制宣传月”“义务植树周”等活动,举办生态讲座、普法课堂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创新设立“民间林长”“企业林长”机制,引导社会力量认养古树名木、参与巡林护林,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林业治理新格局,实现森林覆盖率88.82%、林业产值年均增长12%的亮眼成绩,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多项殊荣。
下一步,镇坪县将以更高标准深化林长制改革,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惠民增收,让绿水青山“底色”更浓、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以林长制打造乡村振兴绿色引擎。(金苗苗)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