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安塞区沿河湾镇:产业兴起来 腰包鼓起来

阡陌纵横,田垄交错。深冬的黄土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沿河湾镇茶坊村的黄瓜大棚,清新的瓜香迎面而来,黄瓜藤蔓郁郁葱葱,朵朵黄花点缀其间,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种植户王凤平夫妇正忙着给绿油油的黄瓜掐茎、吊蔓打杈,时而深蹲,时而直立,起起伏伏,手中的剪刀左右挥舞,清除着瓜蔓底层的叶子,保证瓜蔓的通风透光,不滋生病菌。

“这个黄瓜现在还不能摘,还得一个星期左右才成熟,你看这长相,顶花带刺,青翠顺直,多好。”妻子高小林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黄瓜的生长周期短,一般45天左右就能上市了,并且采摘时间长,种植成本相对也比较低,经济效益还可观,所以种黄瓜是我的首选。”王凤平边忙活,边和笔者讲述起了他的种植经验,“茎蔓不停地生长,就要往吊绳上缠绕,每两天整理一次。吊蔓时还要注意,不能只顾着闷头往前干,还要多观察叶片和藤条,看它生长点是否健康,遇到病毒病植株要及时打药。种大棚可是个细心活,比照顾娃娃还要细致哩。”

说起娃娃,热情的王凤平夫妇脸上堆满了幸福和骄傲。7年种大棚的收入不仅让他们供养了一双儿女上大学,还在城里买下了楼房。现如今儿子大学毕业后,成了建筑工程上的一名技术员,年薪30多万元。女儿也是一家公司里的会计和资料员,前几年也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小日子过得让人羡慕。王凤平夫妇俩一天也忙活着自己的大棚产业,一家人齐头并进向前走,幸福的生活如同这冬日大棚里的暖阳“蒸蒸日上”。

种黄瓜的王凤平可谓是“高手”。这几年来,他的大棚里几乎年年有黄瓜,产量不仅高,而且时间差也打个正好,收入自然也就少不了。“种黄瓜,水肥管理到位,就没问题。种好了,黄瓜还能卖上10多个月呢,底叶子一层一层打掉,持续落蔓,光那瓜蔓就能长出10多米长呢。”王凤平说。

“现在市场销路根本不愁,收入也基本稳定。一茬黄瓜大棚下来能赚近5万元,春天那时种了西红柿调茬,卖了也有4万多元,所以一个大棚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近10万元。”王凤平嘴里念叨着他的大棚增收账,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瞅准黄瓜的好效益,每年村上基本都种植黄瓜,所以我们镇上也有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们进行培训指导,从栽培、植保、管护等提供一体化服务。”驻村干部刘玉介绍,村上还把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组织起来,互相交流种植经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农户通过产业化种植致富。

想要致富快,全靠产业带。如今村里的种植户靠着勤劳的双手,早早过上了富裕幸福的日子。“看着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刘玉说。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