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旬阳法院:“老倌说事+法官说法”点亮多元解纷新“枫”景

田埂屋场上,法官与老倌身影穿梭在解纷调解间。在旬阳市关口镇江北村,“老倌说事+法官说法”这一多元解纷品牌正以“夕阳红”力量点燃乡村善治的新引擎。 当“自治、法治、德治”与“老倌智囊团”的乡土智慧相遇,旬阳市法院棕溪法庭以司法之力赋能基层治理创新,打造的“老倌说事+法官说法”的多元解纷新模式,近日被《中国社会工作报》《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棕溪法庭下辖的关口镇江北村,以政治觉悟高、群众基础好的离退休老干部,退休老党员、退役军人为核心,组建首批5人“老倌说事”团队,其中3人是党龄超30年的老党员。法庭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创新,指导“老倌团队”建立“说事流程图”,在村党支部设立标准化工作室,搭建党群“连心桥”,推行“屋场夜话”天平小讲堂和“田埂议事”机制,让村民足不出户说烦心事、田间地头解难题。法庭还联合村两委制定了《老倌调解法律指引》,明确调解边界与法律依据,通过“天平驿站”,每季度开展法律培训,提升老倌运用村规民约与法律知识融合调解的能力。

棕溪法庭赋能“老倌说事”三治融合,让多元解纷闭环更坚实,变“坐堂问案”为主动服务,今年以来与老倌团队累计走访农户50余次,形成“收集—研判—联调—司法确认—反馈”全链条服务。对土地流转补偿纠纷等14起“老大难”问题,法庭指导老倌以“村规民约柔性调解+法律底线刚性守护”双轨并进,实现调解成功率100%,纠纷零上交。如村民王某与李某因耕地边界争执多年,老倌联合人民法庭实地勘验、组织听证,最终以“村规民约+法律”促成和解。

“老倌说事”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接待群众60余人次,解决涉民生纠纷20余件。棕溪法庭在此基础上构建“三级过滤”解纷网络:一是通过老倌说事,在田埂屋场就地调解,化解纠纷;二是通过法官说法,提供法律知识支持;三是审判兜底,强化诉调对接,对复杂案件及时导入司法程序。

如今的江北村,面对矛盾纠纷,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法庭联合老倌成立“法治文艺队”,将赡养纠纷、土地承包等典型案例编成花鼓戏巡演,延伸司法服务最后一米。

“老倌说事”与“法官说法”的深度融合,不仅破解了基层治理中人手不足、法理情失衡的痛点,更激活了乡村自治的内生动力。当银发智慧与司法力量共绘善治同心圆,当田埂上的调解桌与法庭的巡回审判遥相呼应,一幅“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发展有后劲”的图景正徐徐展开。这,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热土上最生动的司法实践!(刘强)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