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汉阴县:“五个一”内培外引聚英才促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面对“乡村人才留不住、高级人才不愿来、本地人员老龄化”的困境,汉阴按照内培外引、引育并举、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整合资源挖潜一批、强化培训培养一批、院地协作招引一批、招录选拔补充一批、就地取才兼职一批“五个一”方式,不断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整合资源,聚力挖潜一批。面对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汉阴县打破人员单位、编制限制,举全县之力挖掘人才,先后从县林业局、平梁镇等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2人,成立了猕猴桃工作站、茶叶工作站、蚕桑工作站、人才工作站,切实把“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口号变成现实,有效确保全县猕猴桃、茶叶、蚕桑三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4.4万亩,为群众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培训,压茬培养一批。聚合1个职业农民协会、6个产业协会、4所农民田间学校、9个实训基地的培训资源,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能提升,开展线上线下专业技能培训。2022年落实培训经费100余万元,围绕“本地培训提素质、外出学习拓思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8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402人;实施实用人才线上线下培训35场次,培训实用技术人员3500余人次。同时,联合中国建行开展粮油、生猪、茶叶、猕猴桃、蚕桑、水产等专业培训6场次,培训镇村级技术能手800余人次;还从周至县引进猕猴桃种植专家2人常年驻园指导,内培土专家600余人次。

IMG_256

院地协作,招贤引智一批。为加快引进省级以上专家,攻坚产业发展难题。先后在猕猴桃协会设置专家办公室、宿舍、实验室,配备实验设备100台套,每年落实专家服务费10万元以上,让专家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目前,围绕特色产业,先后与江苏省农科院、重庆大学、安康农科院、江苏硒谷公司等科研院所协作,组建院校专家工作站6个,建专家基地2个,引进雷玉山、齐秀娟、张百忍等高层次科研人才4人,加快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技术指导和服务。

招录选拔,梯次补充一批。目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日益严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有效利用人才周转池制度,为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渔业站、县农经站、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招聘技术类干部7名,梯次缓解人员新老交替问题。同时,强化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对全县15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提升培训和站办所负责人轮训。

IMG_256

就地取才,选聘兼职一批。为切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全面“消薄”,在全县141个村选聘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振兴指导员520余人,全年组织培训2场次,发放培训资料3000余份,确保了每村都有2—4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或产业振兴指导员,推荐3名致富带头人参加了省市“头雁”工程培训,遴选黄金章等3人担任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特聘农技推广人员,全面落实特聘人员福利待遇36000元/年。同时,将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纳入“十大最美农业人”“十大农业标兵”表彰范畴,每年表彰一批,切实提高农业技术人员荣誉感和归属感。

IMG_256

下一步,汉阴县将持续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和统筹安排,成立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专班,落实经费保障30万元,建立联动协作机制,以人才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强化外引内培。围绕主导产业做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和外来人才引进,强化技术合作、技术攻坚及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强化交流学习。抢抓苏陕协作人才交流契机,选派3名技术骨干到江苏溧阳交流学习,同时做好溧阳来汉交流人员生活和工作保障。四是强化项目带动。全面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项目,以项目为支撑充分调动“土专家”“田秀才”积极性,采取包片结对帮扶方式,实现县镇村三级人才联动,培育大批量懂技术、会经营的行家里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陈芸 赵建祥)

责编:杜鹏飞

编辑:沈悦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