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我们找别人投资,现在不一样了,成了企业家主动投资。这一转变,源于4000亩耕地的流转整合。”连日来,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沙畔村党支部书记杨海军电话不断、步履不停,接待了许多前来调研投资的企业家,忙着介绍村里的投资优势和要求等情况。
今年,靖边县杨桥畔镇党委、政府为了提升辖区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质效,促进村民稳定增收致富,进行了广泛调研并邀请多方行业专家充分论证,确定了“立足保障服务经开区、产业发展依靠经开区、镇园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思路,制定了“两地三园一中心”的产业发展规划。其中,“一地”就是在沙畔村试点先行打造靖边经开区农产品供应保障基地,通过推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来发展壮大该村集体经济。
沙畔村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但村民土地零散,以传统的玉米、马铃薯种植为主。为了转变村民的传统种植理念,为引“金凤凰”栽下“梧桐树”,镇村领导班子实地考察学习先进镇村的优势特色产业以及成效等,同时“引进来”行家里手阐明发展高标准农产品供应保障的优势等,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去年到今年,我们先后差不多开了四五十次大小会,一点点谈妥,一点点推进,目前已经整合了4000亩耕地。”沙畔村包村负责人奥俊彦表示,产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杨桥畔镇为了跟踪问效镇村干部的工作质效,在每次例会都会随机提问干部上一周工作情况,激发镇村干部主动履职担当的责任性和积极性。
“领导经常组织座谈会,主动与我们刚进单位的公务员、退役军人等年轻干部谈心谈话,询问我们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我们如何去干好‘三农’工作,虽然肩上的担子不轻,但工作起来更有干劲了。”新进单位不久的公务员朱静说。
今年以来,该镇牢牢咬定作风问题不放松,把干部作风能力提升融入高质量发展规划和中心工作,在各项任务分工时就明确了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并通过阶段性的跟踪问效考核干部的工作质量,切实把“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落实在岗位上、工作中,不断优化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把大家带出来的一个目的就是增长知识、拓宽眼界、提高本领。大家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秀经验做法和不足之处,思考别人的成功经验能不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从中找到如何发展我们自己的特色产业。”今年4月初,杨桥畔镇党委书记杨智在带队外出考察学习时表示。
为了提高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能力,该镇先后组织镇村干部培训学习10余次,要求各村支部书记每周参与“人人上讲台”周例会学习,还选树了“最美抗疫人”“最美志愿者”“最美乡村振兴人”等可见可学可比的镇村干部优秀典型,不断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靖边县杨桥畔镇将进一步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持续做好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巩固提升村、基层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不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供稿:靖边县杨桥畔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鄢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