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以来,西乡县民政局、慈善协会联手在全县开展慈善幸福家园试点工作。3年来,高标准创建了10个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其中,峡口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创办的社区爱心食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良好口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2024年1月3日,峡口社区慈善幸福家园的大众食堂在鞭炮齐鸣的热闹气氛中开张营业。社区内常住人口中年满65周岁以上老人都可享受每天3元一餐的服务;80岁以上老人及鳏寡孤独或重残人员可享有两餐免费就餐服务。爱心食堂链起千家万户,让普通百姓享受到不一样的人间烟火,体验了舌尖上的幸福食光,感受到到最实惠的民生福祉。
黄贵英结对子
每天早上六点半,家住峡口街的社区志愿者黄贵英老人就从家里出发,大约十分钟就到了社区大院,先走上几圈,再到健身器材室锻炼到七点半,然后去社区食堂吃早餐。食堂有包子、肉夹馍,菜夹馍,葱油饼,鸡蛋、豆浆、面皮、稀饭……花3元钱就吃得很满意。随后她到餐台打包带走一份早餐,径直提到邻居刘代富家里,麻利地取来碗筷,递给坐在轮椅上的孤寡老人刘代富,等他吃完后,黄贵英收拾干净碗筷才回到自己家里。
针对社区部分残疾失能老人无法自主到堂食就餐的问题,社区党总支书记刘继强就招募了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送餐上门。2018年从峡口镇卫生院退休的黄贵英老人赋闲在家,看到社区招募信息后立即报名,与邻居刘代富结成对子,如同家人一样每天按时为他送早餐和午餐。尽管她自己还没有享受免费午餐,但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寒冬还是酷暑,她都按时让刘代富吃上可口的饭菜。
兴娃子吃饭不发愁了
王建兴是峡口社区一个半智障的残疾人,大家都叫他“兴娃子”,其父母都已离世,也没有兄弟姊妹。为了他的生存,社区安排他住进保障房,并让他在社区当保洁员。兴娃子做不来饭菜,吃饭就胡乱将就,刘书记时常担心他的吃饭问题。自从有了社区食堂,刘书记就安排大众食堂负责兴娃子的一日三餐。兴娃子除了把集镇上几个公共厕所打扫干净外,其余时间,他很乐意呆在社区,帮食堂清洗蔬菜、倒垃圾……干些跑腿打杂的活。刘书记还每个月给兴娃子发二百元零花钱,为了安全,银行卡暂由社区干部保管,他需要用钱时就由社区干部帮忙取出。下午大家在广场纳凉,几个大妈大婶打趣五十开外越来越精神的兴娃子:“兴娃子又穿新衣服了,准备说媳妇了嘛?”,兴娃子撩起衣襟忽闪忽闪地扇着,高兴地说:“刘书记给我的新衣裳,让我好好干活、多攒钱,到时候给我找媳妇。”
薛开亮捐了电动车
“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开天辟地第一次看见有人免费送饭菜,党的政策实在好啊!”社区 岁的居民 如是说。老年助餐食堂刷新了老百姓的对慈善的认知,善举也感召着每一位社区老人。为了解决距离较远的服务对象及时吃上热饭热菜,峡口镇雅迪专卖店的老板薛开亮看到食堂忙不过来时,连兴娃子都跑去给辖区内失能和重残老人送餐,就为社区食堂无偿捐赠了一台价值4000余元的电动车。志愿服务人员骑上电动车就可以缩短送餐时间,确保食物的新鲜和温度,还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这种爱心举措成为峡口社区群众广为传颂的佳话。
朱会长很放心
七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县慈善协会朱历清会长和副会长屈荣德、项目部部长石德礼一行3人下乡调研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路过来到峡口社区院子,老远就闻到社区爱心食堂瓢来诱人的饭菜香味,进入食堂后看到干净整洁的食堂餐台上,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整齐摆放,青椒肉片、豆角焖肉、红烧豆腐、炝炒莲白……热气腾腾,颜色鲜亮。朱会长一行就以普通食客的身份选餐付钱后,高兴地用起餐来。他们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与社区刘继强书记交流,称赞他们办了一件深得民心的大好事,鼓励他们把社区大众食堂办出特色,积累经验,向全县已经创建的慈善幸福家园推广。随机来吃的这一餐,让朱会长感觉踏实安心,更放心。
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社区食堂自正式运营以来,周边群众、社区干部、峡口镇政府的机关干部都时常来这里用餐,目前已有近万人次在这里就过餐。社区爱心食堂不仅解决了辖区老人“吃饭难”问题,也让老人们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打造老人“舒适朋友圈”。餐桌也是社交平台,大家一边在这里用餐,一边谈论家长里短,交流人生感悟,使社区食堂成为社区群众最开心的场所。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2024年县民政局向峡口社区颁发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奖牌,这是社区多年来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温馨、便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做出的努力,也得到了国家级的认可。
爱心食堂,与爱同行。峡口社区在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中不断书写慈善事业新篇章,我们也衷心祝愿他们的大众食堂越办越好,为民服务的温情故事越来越多。(宋晓梅)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