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宁陕县四亩地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守底线、保安全、促发展”工作主线,努力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大抓生态旅游、农林产业、包装饮用水三大主导产业,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如期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有力
该镇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紧盯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聚焦重点难点发力攻坚,确保项目如期高标准建成投用,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助力赋能。截至目前,天华山森林康养旅游基地项目已基本完成4栋民宿的装修工作;天华山巡护步道改造维修提升项目已基本完成维修内容;蒲河九年制学校综合楼项目及柴家关土地复垦项目已如期开工建设;配合保障宁陕县丹江口治理水土保持项目、宁陕县四亩地镇蒲河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建设,全力确保镇域范围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3月23日,市委书记武文罡到镇调研指导工作,对项目建设等工作予以肯定。
“山水闲居”民宿开业运营
该镇依托镇域自然资源禀赋,结合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发展以天华山开发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以高品质乡村旅游助推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奋力建设宜居、宜游、宜养的生态田园小镇。4月30日,位于四亩地村凉水井组的“山水闲居”民宿开业迎宾,民宿在现有房屋上进行装修改造,最大限度保留农家“小木屋、青石路、茅草亭”建筑风貌,已建成集露营烧烤、渔耕研学、垂钓体验、农家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体系初具雏形
该镇立足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机制优势及龙头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 ,以四亩地省级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为重点,形成“五区两场一集群”的现代农林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园区带动发展产业大户50余户,带动当地群众长期务工200余人,户均增收5000元。
生态渔业实现优质发展
该镇围绕全县生态渔业发展目标任务,按照“扩稻鱼、改池塘、增设施、强冷水”工作思路,进一步挖掘池塘养殖潜力,拓展稻鱼综合种养,发展现代设施渔业,促进生态渔业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凉水井冷水鱼生态繁育养殖基地本年度孵化多鳞白甲鱼幼苗20万尾,实现产值60万元;云宏智慧渔业养殖场于2024年10月正式投产,一期共计投放陆基圆桶10余个,预计2025年经济效益可达30万元以上;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分别位于柴家关村马尾组、太山坝村萝卜峪组,2024年实现产业收入18万元。
为群众办实事更加高效
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建立起更加务实高效的服务体系,着力破解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步”的难题。今年以来,镇村干部通过召开村组会、院坝会,点对点入户走访等形式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解决群众反映事项300余件。建成萝卜峪、养马沟便民桥2座,新建柴家关村红白理事会场所1处,柴家关村西沟、四亩地村古里沟护田河堤3000余米,修复太山坝村白杨坪水毁路基200余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高效解决。
全域花谷建设成效显著
该镇积极响应“全域花谷”建设号召,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监督推动等方面下功夫、见实效,将“全域花谷”建设同人居环境整治“三拆三清三提升”“百日清零”行动、“网红打卡点”建设有机融合、协同推进。今年以来,累计完成人居环境整治380余处,打造观景平台4处,网红打卡点6处,种植迎春花、三角梅、茶花、杜鹃等木本花卉4500余株,欧石竹、超级凤仙、大花海棠等草本花卉22000余盆,铺设草皮2000余平米。
防返贫实践经验获推广
该镇始终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创新防返贫“三步九字”工作法,累计研判纳入监测户85户267人,通过帮扶消除风险63户208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相关经验做法在国家级刊物刊登。(《中国乡村振兴》半月刊——《防贫,托起稳稳的幸福》)。
党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
该镇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效,采用“基层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对所辖6个基层党组织进行研判,分门别类形成整顿进位工作方案。截至目前,“三类党组织”已全面消除,“一类党组织”占比50%;实施惠民项目10余项,为民办实事241件,在全镇形成了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良好氛围。
孝义善举风尚蔚然成风
该镇深入践行“平安顺利、幸福安康”殷殷嘱托,着力巩固提升“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成果,扎实推进孝义善举培育工程,在集镇麻柳林打造孝义文化主题公园1处,在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义诊、免费剪发等助老爱老活动6次;结合入户走访排查,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生存认证、高龄认证、医保代缴等帮跑代办服务;选树表彰“孝义之家”“孝义之星”“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先进典型16人,帮教“等、靠、要”思想严重后进典型2人。
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
该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文共体镇级分中心、村级子中心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水平,精心策划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将传统节日怡情养性、教育涵养的功能融入日常生活,让群众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累计组织开展戏剧表演、培训讲座、展映阅读等活动20余次,其中“春节民俗展演”“乡村土菜厨艺大赛”“浓情端午·党群连心”“‘庆中秋·迎国庆’文艺汇演”等活动受到居民群众广泛好评。(余爽)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