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追赶超越

丹凤县竹林关镇初级中学:书香致远润心田 教育分享共成长

为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深入推动读书活动,促进教师教育理念转变和专业成长,2025年4月16日下午,丹凤县竹林关镇初级中学举办了一场以“阅读点亮教育,分享启迪心灵”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分享会。彭诗露、周佳、余姣、胡海云、赵海博五位老师分别带来了他们的读书感悟,在书页间探寻教育的温度与智慧。

IMG_256

彭诗露老师分享了作家林帝浣的《等一朵花开》。书中“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一句让她深有感触。她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历,谈到教育如同养花,需要带着爱心观察、耐心等待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节奏。“有的孩子像牡丹,盛开时绚烂夺目;有的像蒲公英,需要微风助力才能飞翔;有的花期早,有的花期晚。”她认为,教师要学会放慢脚步,用包容与等待守护学生的花期,让教育充满生命的张力。

周佳老师以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为切入点,分享了书中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的温情故事。她从家庭与教育的关联出发,指出“教育的本质是爱的传递”。“杨绛先生用细腻的文字告诉我们,爱不仅是陪伴,更是共同成长。”周佳老师认为,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知识的引路人,也要成为他们心灵的守护者,用真诚的关怀搭建起师生间信任的桥梁。

余姣老师带来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作者用生活事例告诉我们“教育是慢的艺术,要用包容和尊重善待慢的孩子”。她结合教学经验,强调教育需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当孩子握笔姿势不标准时,当他们解题思路稍显笨拙时,我们要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她呼吁教师放下焦虑,在陪伴中倾听孩子的心声,让教育回归本真。

胡海云老师分享了王春易的《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聚焦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转型。书中“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理念,让她反思传统课堂的局限“教师只注重了教师的教”。她结合学科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当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舞台,教育才能真正抵达灵魂。”

赵海博老师以陈震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为蓝本,讲述了教育中“温暖”的力量。他引用书中“教育的温暖,是接纳每一个独特的生命”,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分享了用日记与学生谈心、为留守儿童筹备生日会等故事。“温暖不是刻意的感动,而是藏在日常的尊重与理解。”他认为,教师的温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唯有心怀热忱,才能让教育如春风化雨,浸润学生心田。

IMG_257

分享会上,老师们或深情朗读,或结合案例深入浅出,既有教育理论的思考,也有实践经验的沉淀。教导主任贺书军在总结中表示:“五位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多元面貌——它是等待、是陪伴、是尊重、是创新,更是温暖的传递。”他鼓励全体教师以书为友,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育人智慧,在教育路上携手同行。贺主任还给全体教师提出了四点建议:多读学科类的书籍,从而丰富我们的教育智慧和才干,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善于从读书中汲取养料,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践行探索;希望我们能像书中这些人物一样坚守教育初心,善待学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希望大家今后多读书,读好书,以书育人,丰富我们的育人载体。

此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一场向美而行的奔赴,更是一场教育初心的回归。当书香浸润校园,当分享成为常态,教育便有了更深厚的底色。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让教育因书香而温暖,因思考而闪光!(魏娜)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