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南县未检检察官再次见到小勇时,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小勇身穿黑色运动服,搭配干净的白色运动鞋,利落的短发蓬松又自然,尽显少年的率性与活力,谈话间幽默风趣,往日沉闷不语的模样不见踪影。
此前,13岁的小勇因父亲涉嫌犯罪羁押于看守所,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小勇从此辍学在家,性格也愈发孤僻。洛南县检察院针对小勇的家庭情况,及时启动监护监督,联合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开展多元化救助,实行“一案多策”个性化帮扶。在检察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小勇重返校园。樊欣作为小勇的爱心妈妈,不定期入户了解小勇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一步步见证小勇从内向自卑的孩子变成阳光大男孩。
教育孩子如同播种,耐心灌溉,方能开花结果。近年来,陕西省洛南县检察院“商山细雨”未检团队以办案和社会化保护相结合,在未检业务集中统一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心理疏导、帮教考察等,最大限度感化和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及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越来越多的“小勇”从检察履职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云端守护:跨越600公里的成长约定
2025年2月15日,寒风凛冽的洛南县永丰街道观护帮教基地里,小雨正跟着志愿者学习面点制作。这个曾因参与网络诈骗被取保候审的17岁少年,如今眼神中透着坚定:“我想考厨师证,将来开家属于自己的面馆。”这份改变的契机,源自两地检察机关跨省协作的“云端守护计划”。
2024年8月,睢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案时发现,主犯小雨的父母系外来务工者长期以来对小雨疏于管教。为了让小雨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小雨的父母决定返回家乡洛南,经过多方评估,两地检察机关决定建立“线上+线下”联合帮教机制:洛南县检察院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睢县检察院负责督促家庭教育,双方通过视频会议每月进行动态评估。这种跨省协作帮教的联动模式,让小雨在2025年春节期间顺利通过了中式面点师初级考核。
据统计,2024年以来,该团队已建立跨省协作案例档案17件,涉及山东、河南、甘肃等省份。他们打造的“五维评估系统”(心理测评、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学业状况、就业意向)帮助23名罪错少年重燃人生希望。
暖冬行动:给留守儿童的“特别家书”
“王检察官,这是我画的‘检察官妈妈’画像!”2025年2月8日,古城镇四联村“爱心驿站”收到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12岁的留守儿童小夏用蜡笔画下自己和检察官妈妈的温馨场景,画边工整地写着:“谢谢您帮我找回了爸爸妈妈的笑容。”
这份礼物背后,是团队持续半年的“暖冬行动”。针对寒暑假期间留守儿童监护缺失问题,2024年5月,洛南县检察院联合妇联、教育部门开展“三访三查”专项行动:走访全县16个乡镇,核查34名困境儿童监护状况,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在此基础上,20名女检察官与34名儿童结成“临时亲情”,开展“五个一”关爱活动(一次家访、一份礼包、一堂课业辅导、一次心理疏导、一通亲情电话)。
在古城镇四联村,王检察官为姐弟俩制定的“成长计划”令人动容:姐姐小夏存在阅读障碍,王检察官自费购买绘本并每周进行一对一阅读指导;弟弟小林沉迷手机游戏,她帮忙制定“游戏时间管理表”并督促落实。如今,姐姐的作文多次在校园征文比赛中获奖,弟弟的游戏账号已注销,取而代之的是英语的每日打卡记录。
法治课间:让青春与法同行
“同学们,如果遇到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办?”2025年2月17日,王检察官在洛南县石门镇中学的法治课堂上抛出问题。台下,八年级学生小陈举手回答:“要保留证据,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这个瞬间被拍摄下来,成为了“商山细雨”未检云课堂的第57期素材。
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是团队持之以恒的追求。2024年,他们推出“法治副校长流动课堂”升级版:针对不同学段设计差异化课程,小学阶段侧重安全自护,初中阶段强化法律认知,高中阶段注重生涯规划与法治思维结合。在西街小学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深刻理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义。同时,创新普法形式,与西街小学共同打造“法治长廊”共建项目,通过阵地化建设,常态化宣教,构建校园法治文化育人新平台。自2024年启用以来,已开展宪法晨读、法治主题班会等活动13场次,覆盖全校3600余名师生。
对于洛南县检察院“商山细雨”未检团队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所做的工作,陕西省人大代表陈鹏飞、省政协委员魏民权在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时均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洛南县检察院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创新进取,能动履职,标本兼治,打击犯罪与关爱救助并行、预防与教育同步,不断创新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心、用情、用爱关爱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打造了一片纯净蓝天。”(陶琛)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