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追赶超越

横山区图书馆:总结展望细谋划 凝心聚力再前行

在疫情的影响下,横山区图书馆总馆全年到馆人数突破了24万人次,坚持节假日照常开馆,每周平均开馆56小时以上,持证读者突破了8000人,图书借阅量突破了6万册次,数字资源浏览量突破了20万人次,分馆和服务网点接待读者近2万次,图书借阅量近3000册。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能力水平越来越高,群众学习需求越来越旺盛。

新购进纸质图书8000多册,设置了新购图书区,并认真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并上架流通,丰富了总馆和分馆藏书,满足了城乡群众的阅读需求。购置了6万多册电子图书,横山数字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

通过与区政府有关领导汇报协调,积极与苏陕协作相关领导争取,投资65万元,建成了郁林家园城市书房,满足了郁林家园1.4万群众的读书学习需求。近期,在省文旅厅组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评比中,郁林家园城市书房被评为“三秦最美阅读空间”,这一殊荣全省仅30个,公共图书馆仅有4家入围。新建了17个服务网点,全区图书馆服务网点达到了21个。南大街分馆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区城和科创新城基本上实现了区委二届全会上提出的“十分钟文化圈”建设目标。

针对总馆自助阅览坐席不足的问题,我们专门筹集了一批资金,拓展了24小时自助阅览区域,增加了20多个阅览坐席。积极向市文旅局和区残联争取资金,新添了一批盲人阅读器材,让我馆特殊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按照区委主要领导指示,在三楼、四楼读者自修区加装了读者物品存放柜,图书馆内部布局更加合理。

IMG_256

通过走访群众等形式,征集了300余册古籍,图书馆在古籍工作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专门筹集了1万余元资金,继续收集“横山人写的和写横山的”各种文献资料,完成了榆林市12县区县区志的征集工作。为了扩充我馆地方文献的馆藏资源,横山区图书馆与靖边图书馆、子洲县图书馆进行了地方文献交换工作。

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一年来,我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线上线下总计231次,其中线下讲座、培训、展览、品牌活动总计31次,共计参与4583人次;线上活动总计179次,共计参与29583人次。重点开展了以下活动:

年初,举办了虎年短视频征集活动,我馆特邀广大市民和读者朋友,通过录制视频送祝福的方式,为虎年献礼。我们收集整理到45个祝福视频,集中剪辑成片,做成2022新年祝福视频,春节期间在本馆官方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推送。

7.3 —7.13日,为了培养低幼儿童对国学的认识,我馆在暑假开展了第一期三课时的《少儿启蒙国学》;7月9日、16日举办两期“炫彩刮刮卡,刮出你的梦”少儿亲子艺术刮画活动;7.13日至7.19日开展第二期三课时“《弟子规》国学大讲堂”;7月24日开展了暑期系列活动之“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读书交流活动;8月2日,为迎接省17运,开展了以“彩绳飞扬,跳动梦想”户外跳绳主题活动。

9月28日,举办了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横山分会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仪式后,邀请著名作家狄马举办了“陕北说书的分格流变–以韩起祥、王学师、张俊功为例”为主题的第3期“名家讲坛”;10月底至11月底的一个月时间,按照省文旅厅及区文旅局的要求,根据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横山分会场系列活动安排,参加了“三秦最美领读人”、 “三秦最美阅读空间”、“跟着诗词游三秦”等系列活动和 “国学大讲堂”、“爱拼才会赢”、“蒲公英绘本故事走基层”等一系列自主活动。

IMG_256

强化重点服务项目 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经过积极创建,2022年,横山图书馆被区委文明办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同时,横山区图书馆还被市委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市级平安单位。通过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和市级平安单位,全面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图书馆在智能化、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有了根本性的提升,在全省名列前茅。

横山区图书馆动员全馆力量,在省市图书馆和区文旅局的指导和领导下,利用半年多时间,按照文旅部和上级的要求,全面完成了国家一级馆创建的查漏补缺、基础建设和开馆以来各种软件资料的收集、上传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了等级馆的创建工作,历练出了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专业水平过硬的工作队伍。

在人员和经费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把流动图书车从文化馆划拨到了图书馆,动员工作人员,每周1、5下午7点至9点30分准时在运动公园为全区干部群众服务,全年下基层服务29次,受到了领导和干部群众一致好评,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方面走在了前列,成为横山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全面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像空气一样存在”,志愿服务打造成了重要的社会实践品牌,特殊人群服务、应急服务、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时时处处体现文明、实践文明、引领文明。(任丽丽)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杨帆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